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建党百年,广元那些最为辉煌的红色记忆 (六) » 详情
建党百年,广元那些最为辉煌的红色记忆 (六)
发布时间: 2021-05-17      来源: 广元新闻网
【字号:
打印

从广元旺苍走出的巴山游击队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后,川陕苏区的武装斗争并没有因此停止。一支游击队活跃在川陕边界,高峰时开辟了纵横方圆500公里的游击区,人数最多时达到1200余人,前后坚持了5年之久,其声势威震大巴山,影响四川陕西两省。它就是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巴山游击队,至今威名犹存。都知道巴山游击队的根据地在巴中南江桃园一带,但很少人知道,巴山游击队的诞生之地在广元旺苍。

1935年1月底,为了实施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和建立川陕甘计划,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成立川陕边区特委并组建川陕边区游击队,待主力撤离根据地后继续在川陕结合部坚持斗争。1935年2月初,川陕边区特委和川陕边区游击队在旺苍坝瘟祖庙召开了成立大会。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中共川陕省委书记、川陕省游击总指挥周纯全,中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川陕省苏维埃副主席余洪远等川陕革命根据地党政军负责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会上任命中共绥定道委书记刘子才(曾任中共旺苍县委书记)为特委书记和游击队司令,任命中共绥定道委宣传部部长赵明恩任特委宣传部长。当即抽调红三十一军政治部特务连及旺苍县、英安县、南江县、陕西南郑县的部分县区干部共300余人组成,下设3个大队。川陕边区游击队又称川北边区守留阵地游击队,简称川北游击队和川陕游击队,后统称巴山游击队。

巴山游击队经过培训后,移驻四川省南江县与陕西省南郑县交界的桃园寺,开始在南江、旺苍、南郑、宁羌等地坚持武装斗争。2月底,陕南战役结束。陈昌浩、周纯全带队途经南郑、南江回师旺苍坝。在南江桃园又将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一部、妇女宣传队(又名妇女游击队)、陈昌浩随带的特务队、红军桥亭被服厂职工、陕南红庙塘游击队编入巴山游击队,改名独立师。师长刘子才,政委王天海,副师长李光荣。

红四方面军总部对巴山游击队寄予厚望。陈昌浩在巴山游击队成立时勉励官兵:“我们共产党人是柳树型,插一枝,活一枝。”徐向前在巴山游击队扩编为独立师后,专门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要求全体干部战士发扬红军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坚持川陕边游击战,争取革命最后胜利。

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后,独立师即以红三十一军的名义开展起游击斗争。1935年4月至1936年4月,一年间,就在陕西南郑县建立了11个县、村苏维埃,打败了国民党第三十八师两个团的多次围攻,部队发展到1200人,游击区扩大到500公里范围。

1936年4月,由于游击队轻敌,加上刘子才指挥失误,巴山游击队在汉中烂草地(另说铁炉坝)遭受重创,部队仅剩50多人。1936年9月,巴山游击队开会整顿,撤销刘子才领导职务,改独立师为游击营,选举赵明恩为营长,赵孔贤为政委,通过了“打陕安川”发展游击区域的战略方针。因为方向决策正确,游击队很快得到恢复发展,游击区域扩展到汉中县南部、通江县西部、旺苍县东部,人数增加到500余人。巴山游击队的活动,让国民党和川陕军阀如芒刺在背,不断加强对巴山游击队的围剿。1940年3月,在川陕边坚持了5年之久的巴山游击队最终失败,刘子才、赵明恩等壮烈牺牲。

党中央一直没忘记留守大巴山坚持斗争的巴山游击队。毛泽东曾主动向傅钟、李先念了解巴山游击队的事,张闻天提出要同巴山游击队取得配合,周恩来找到赵明恩的妹妹给赵明恩写了一封信。从1937年5月到1940年春,党中央6次派人与巴山游击队取得联系,巴山游击队也主动联系过延安,但因各种原因始终未果。巴山游击队在长期失去与组织联系的情况下,不忘初心,灵活机智坚持斗争,沉重打击了川陕边国民党的势力,让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火种生生不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