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扎实抓好当前农民增收工作的通知>>详情
索 引 号 008450030/2014-00787 公文种类 通知 发布机构 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时间 2014-05-16 发布日期 2014-05-23 文号 广府办函〔2014〕64号
有效性 有效 主题词 关于扎实抓好当前农民增收工作的通知
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扎实抓好当前农民增收工作的通知
【字号:
打印

广府办函〔2014〕6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促进农民大幅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长期紧扣的主题,近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今年以来,由于生猪价格持续深幅下跌、特色农产品销售领域变窄、部分劳务市场相对萎缩等新情况新问题的并行出现和综合影响,使当前的农民增收工作面临着比较复杂严峻的形势,一季度农民收入增速呈放缓之势,对完成全年增收任务形成较大压力。为有效应对当前形势,扎实抓好相关工作,确保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900元以上、增长14%以上这一目标的实现,经市政府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促进粮油产业增产增收

实现粮食增产1万吨以上、油菜籽增产0.05万吨以上。推广先进技术。重点抓好水稻旱育秧和超高产强化栽培、玉米增密增肥和地膜覆盖栽培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确保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水平明显提高。加强防灾减灾。开展气象为农直通式服务,重点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防灾减灾水平,避免或减轻可能出现的干旱、暴雨、病虫和大风等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气象灾害损失。狠抓高产创建。围绕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和花生等六大粮油作物,重点打造部省级高产创建示范片32个,通过“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和“六良”(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配套,将高产创建示范片建成品种优良、技术先进、种植规范的高产高效样板,辐射和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做好粮油收购、储运和加工,保持粮油市场价格稳定,引导、规范多元收购主体入市收购。突破性发展粮食银行。实现粮油产业助农人均增收90元以上。农忙时节,及时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帮助困难农户抢种抢收、满栽满插。(责任单位:市、县区农业、粮食部门)

二、促进生猪产业止滑回升

密切关注生猪价格走势,强化市场监测,加强形势研判,引导养殖户理性应对市场趋势,在生猪价格触底时,适时抓紧填槽补栏,实现“低进高出、增产增收”。全市启动换种优质母猪3万头计划,加快淘汰老龄、劣质低产母猪,及时补充优良后备母猪。继续落实好国家冻猪肉收储计划。加强生猪产销对接工作。大力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积极新建养殖小(园)区。积极运用生猪电子交易平台,发展生猪中远期交易业务,努力开创“以销定产、以产供销”的猪业发展新局面,主动规避盲目生产的市场风险。(责任单位:市、县区畜牧食品部门)

三、促进木本油料增产增收

新栽核桃20万亩,实施核桃品种改良10万亩,实现核桃产量8万吨、产值35亿元;实施油橄榄基地丰产综合管理4万亩,品种改良2万亩。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收入超过2500元、木本油料助农人均增收200元以上。狠抓本地核桃采穗圃建设。开展“核桃采穗圃建设年”活动,新建本地优质核桃采穗圃2750亩,使核桃采穗圃总面积达到3500亩,满足全市老树品种改良和新栽实生苗嫁接穗条需求,实现穗条供应本地化,确保来源可靠、品种纯正。打造核桃标准化示范园区。新建核桃标准化示范种植园区7个,实现以点带面、引领示范,推进全市核桃产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整合“朝天核桃”品牌。进一步加强“朝天核桃”标准体系建设,实现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积极申请扩大“朝天核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创新“万亩林亿元钱”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建林下经济基地15万亩,以耕代抚、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促进立体林业综合开发。(责任单位:市、县区林业部门)

四、促进红心猕猴桃增产增收

新建和提升猕猴桃面积3万亩,实现猕猴桃产量10万吨,猕猴桃产业助农人均增收70元以上。提升规模水平。优化猕猴桃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品种、品质结构,建设3个猕猴桃产业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推进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强化标准体系。新制订和修订猕猴桃标准8个,逐步完善建立猕猴桃标准体系,广泛宣传和大力推广猕猴桃标准,严禁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深入开展猕猴桃绿色、有机示范区的创建和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扶持经营主体。引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等主体自建和带动农民建设基地3万亩,订单面积达14万亩以上。推进科技创新。持续强化与中科院武汉植物所、省自然资源研究院的科技协作,力促全国首家猕猴桃脱毒苗良繁中心早日投入使用,引进示范红心系金红50号、红什2号猕猴桃品种,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有机栽培、节水栽培、省力化栽培、低碳循环栽培等提质增效降耗技术20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市、县区农业部门)

五、促进茶叶烟叶增产增收

新建和提升茶叶面积2.1万亩(其中黄茶0.1万亩),建设茶叶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实现名优茶叶产量6000吨以上,产值15亿元,名优茶产业助农人均增收50元以上。着力建设产业示范区。抓好万亩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新制定茶叶标准4个,认证绿色、有机茶标准化原料基地5万亩。积极培育产业主体。继续培育米仓山茶业等龙头企业和木门、蒿溪等茶叶专业合作社,自建和带动农民建设基地2.1万亩,实行“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协会+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订单面积达14万亩以上。强化茶业科技协作。强化米仓山、七佛等企业与中国农科院茶研所、川农大、省农科院的科技协作。大力示范推广中黄一号、中黄二号、龙井43、龙井长叶品种,创新集成茶叶标准化建园、黄茶“二园一圃”建设、有机茶生产、鸡—沼—茶、茶—草—畜—沼等技术和模式,推广面积15万亩以上。切实抓好烟叶标准化移栽工作,确保在最佳时间集中栽植6万亩以上,强化边栽边管、栽后重管,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烟叶产量和质量,促进烟农增收,确保15.6万担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责任单位:市、县区农业、烟办、烟草公司)

六、促进蔬菜食用菌增产增收

新增蔬菜基地面积3.2万亩,新增产量6.8万吨(含食用菌),良种集约化育苗覆盖率达到40%,其中城市调节蔬菜基地新增3600亩,绿色防控面积达到1.5万亩,供应本地蔬菜8.5万吨,蔬菜产业助农人均增收120元以上。强化保障“菜篮子”民生工程。加强“菜篮子”工程奖补资金和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监督管理,加快新基地建设步伐和巩固提升老基地生产和服务功能,推动城市调节蔬菜基地上档升级。加快重点蔬菜基地建设。利用国家蔬菜生产重点县项目、“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项目、市级“菜篮子”工程奖补资金,在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完成3个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集生产、销售、观光、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村综合体。开展蔬菜“四新”引进和示范推广。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完善朝天区高山蔬菜生产试验站功能,力争全省高山蔬菜生产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责任单位:市、县区农业、林业部门)

七、促进土鸡产业增产增收

加大对核心种鸡场特别剑阁鑫宇、朝天天冠两个剑门关土鸡品种选育核心场的扶持力度,加快剑门关土鸡品种选育扩繁进程。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增加信贷投入,降低贷款利率,扩大农村再就业等,着力培育剑门关土鸡适度规模养殖和家庭牧场。积极推行土鸡订单养殖,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土鸡产品精深加工,深入开展“农企”、“农市”、“农超”对接,努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强疫病防控知识宣传,消除消费者恐惧心理和养殖户恐慌心理,推动家禽产业有序有效发展,出栏土鸡1620万只,助农人均增收30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县区畜牧食品部门)

八、促进乡村旅游加快发展

抓住创建利州区、朝天区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和青川县阴平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机遇,围绕6大乡村旅游带、主要旅游城镇、精品旅游线路,依托已建生态小康新村、现代农业园区,与50个“幸福美丽新村”示范村庄建设相结合,提高乡村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强化农民创业意识。新打造星级农家乐或星级乡村酒店3家,大力发展一批乡村旅游协会和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培训乡村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3000人次以上,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助农人均增收30元以上。努力打造农业旅游特色品牌。围绕“广元七绝”、“剑门关土鸡”等特色农产品,结合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大力开展旅游型农产品的深加工,并利用开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垂钓娱乐、民俗采风等乡村旅游活动时加强宣传营销,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努力形成“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随农家俗、享农家乐”的乡村旅游格局。(责任单位:市、县区农工办、旅游部门)

九、促进扶贫移民工作更富成效

围绕减少5.1万贫困人口目标,以北部山区、边远地区、移民安置区为重点,启动实施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生态建设、能力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微型金融服务“六大扶贫攻坚行动”,高效开展市政府与省扶贫移民局的战略合作,共同探索秦巴山区、川陕甘革命老区精准扶贫路径。健全精准扶贫机制。完善扶贫对象识别标准,扶贫移民、民政部门及残联要协同联动,摸清贫困底数、分布,找准致贫原因、脱贫办法,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组织机关干部带着产业帮扶资金深入贫困户指导发展短平快增产项目,着力提高扶贫精准度。持续针对减贫对象量身定制“核桃+土鸡”长短搭配产业组合增收项目,落实人均20株核桃树、100只土鸡种养规模,确保年年有突破性进展;对偏远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的散户,通过土地流转、资产置换、项目扶持等途径搬迁安置到现代农业园区;对有生活需要、无发展能力的特困人员,采取示范引导、激励促动等方法,集中安置到敬老院生活;着力构建稳定可靠的残疾人基本保障安全网,推行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助残服务,深入开展社会志愿助残,为特困残疾人群体提供更具操作性的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在社会扶贫中的引领作用,建立帮扶信息系统,搭建广元籍在外成功人士等社会帮扶力量同贫困户直接衔接供需、“点对点”帮扶平台,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创新移民后续发展机制。依法按规统筹移民安置和后续发展,充分利用移民安置区的各类资源,科学培育适宜的特色产业,抓好6万移民后扶工作。稳妥推进避险解困试点,促进技术指导和推动就业衔接,帮助特困移民解决好基本生产和发展问题,确保移民基本生活有保障、发展生产有基础、劳动就业有渠道、增收致富有门路。(责任单位:市、县区扶贫移民、民政部门及残联)

十、促进强农惠农措施精准到位

及时、足额兑现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保险、农村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各项强农惠民政策。加大农村市场的监管执法力度,强化农资市场监管。防止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现象发生。各地要从产业发展、助农增收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税收、电力、用地、用材等推进我市“3+5”产业发展、“7+3”品牌打造的优惠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及时出台促进家庭农场、专合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带动主体发展的扶持政策,继续落实好农产品绿色通道优惠政策。严格涉农项目资金管理,加大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力度,确保农业项目实施能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各县区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加大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强化惠农政策督查工作,及时查找纠正存在的问题。(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财政局)

十一、促进涉农项目加快实施

认真研判政策,紧紧抓住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等机遇,切实做好涉农项目储备和争取工作。市、县区财政部门要及时下达涉农项目资金,督促主管部门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特别要加快推进中央小农水、秦巴山区连片扶贫、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全省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等重大涉农项目的实施进度;在项目建设中,要增强农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加快以民办公助、以工代赈、村民自建等方式推进涉农项目建设力度,节约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对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要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建立管护机制;要积极探索将财政性投入形成的资产转化为农民生产经营资本的实现方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项目长期发挥效益,让农民充分、持续受益。(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发改、财政部门)

十二、确保组织领导务实有力

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农民增收县区党政“一把手”、市级涉农部门“一把手”责任制,做到机构健全、责任到人、任务明确、层层落实。县区要结合实际,科学把握农民增收的阶段工作重点,坚持做到至少每个季度专题研究一次农民增收工作,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强化责任,强化举措,确保农民增收目标如期实现。落实投入保障。完善财政投入“三农”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投入“三农”的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并纳入市对县区“三农”工作的目标考核。逗硬督办考核。坚持农民增收季度分析和情况通报制度。市委农办要加强对农民增收工作的督促检查,强化过程监管。准确统计调查。市、县区农办牵头组织,统计调查部门要抓好农民收入调查统计,强化对农民收入的调查监测,全面、准确反映农民增收情况。对贯彻落实以上十二条措施不力的县区和部门,市政府将进行解剖和通报。(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县区农办、统计调查部门)

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5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