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秘的“植物克隆园”
研究人员在无菌培育室培育植物。记者 涂媛媛 摄
将植物体的一部分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已被广泛运用到现代农业林业中的组织培养技术,也被称为“植物克隆”技术。如今,广元也有了自己的“植物克隆园”,它的出现填补了川北地区无组培基地的空白。
7日,记者走进了这座神秘的“植物克隆园”——市林业园林花木组培基地。基地位于利州区城郊泡石沟村,2010年开始建设,目前已进入试培育。整个基地投资约350万元。总面积约15000m2其中组培室503m2,,智能玻璃温室640m2,连栋PVC温室大棚2500m2,花卉炼苗及培育区7000m2。
走进组培室,一股热浪迎面扑来。据悉,由于植物组织培养对温度、光照、无菌条件的要求非常严格,进入组培室,必须经过更衣,酒精、风淋等严格的消毒程序。
用试验人员的话来说,培养室就好似植物“优生优育”的摇篮。记者看到,数以千计透明的种苗培养瓶像被整齐地摆放在培养架上。每个培养瓶中都有指甲大小的新生叶片被浸在培养基中。试验人员向洪告诉记者,这些新生叶片能不断分裂长出新的叶片,而每个叶片未来都将生成一个个新的植株。
市林业和园林局园林绿化科科长蒲强告诉记者,植物组织培养相较于传统的盆栽、田间栽培等有三大优势。一是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摆脱了大自然中四季、昼夜的变化以及灾害性气候的不利影响,且条件均一,便于稳定地进行周年培养生产。二是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总体来说成本低廉,且能及时提供规格一致的优质种苗或脱病毒种苗。三是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及田间种植所需要的土地,是未来农业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方向。
蒲强给记者举了一个例:有些品种经过组培,其繁殖能力能提高300倍以上。以草花种子为例,目前我市引进使用的国外优质草花种子,培育出一株优质草花种子费用约为2-3角钱,而经过组培批量生产后,只需5-6分钱就可以培育出一株相同质量的草花。
目前,基地先后开展了紫皮石斛、铁皮石斛、马蹄莲、树莓、脱毒马铃薯、铁线莲等六个品种的植物组培研究,并从云南农业大学请到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大多数品种的接种试验均已取得成功,即将进入下一步的炼苗阶段。
据悉,下一步,基地将逐步调整组培品种,并从现在的纯科研的性质,逐步向商业化、市场化过渡。同时在品种上,加大城市鲜花种苗及川北地区珍稀植物种苗培育科研攻关,并逐步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取得基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全面发展。(记者 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