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人
——记2014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景区工作人员
记者 张园 涂媛媛
2014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进入倒计时,在整个筹备工作中,各景区工作人员纷纷给力。19日,记者走进这群可爱的人,听听他们的故事。
李松林:玻璃观景平台上的“蜘蛛侠”
作为剑门关玻璃观景平台施工技术人员,李松林对观景平台的建设过程感触颇多:“我干建筑这一行17年了,这是我工作中遇到的难度最大的一个工程!”
观景平台是为游客推出的重点体验项目,从去年9月动工开始,李松林和建设工人们就一直奋斗在剑门关景区大剑山主峰之巅仅仅400平方米的施工现场。李松林告诉记者:“最开始打基础开孔桩是最困难的,剑门关岩石硬度是一般岩层的4倍,开孔的钻头一般打20米一换,我们打20多公分就得换。我们一共要挖32个桩,最深的22米,每个桩一天安排6名工人,因为工期紧,最忙的时候我们要求人员三班倒、机器不能停。”
目前观景平台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李松林高兴地说:“到时候中外游客就能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做漫步天际了。”
来到剑门关古镇的帅府大酒楼,门口图文并茂、介绍详细的旅游地图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酒楼老板卫少能说:“自从我们制作了地图摆在门口,不少游客向我们咨询线路。这次国际文化旅游节的主会场在剑门关,我们要让游客吃好,同时还是导游、卫生员,保证游客玩得舒心,玩得高兴。”
卫少能告诉记者,为了创建5A级景区,剑门关景区内的饭店也提升管理,要求存放在冰箱里的食物要分生食、熟食、半成品,还得用保鲜盒装上,贴上负责人的姓名。
豆腐宴作为剑门关景区饮食文化特色菜品,剑门关豆腐协会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专门邀请了四川省旅游学院烹饪专业的教授就“豆腐与川菜的结”、“接待礼仪”、“食品安全”、“饮食与剑门文化”四个方面深入讲解。作为剑门关豆腐协会的会长,卫少能说,培训后才知道自己店的三国文化气息还不够啊。此次他还自掏腰包拿出4万多元设计印刷了百余道豆腐菜品的豆腐食谱、接待食谱、豆腐微书。
“这个豆腐微书只要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就会显示这道菜的做法、营养价值、历史典故,方便又实用。”卫少能信心满满,“准备充分,到时候才能让游客不仅一饱眼福,而且能一饱口福。”
卫少能:小豆腐做出大文章
郭梅:伶俐口齿带游客游览蜀道
“昭化古称葭萌,至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和二千二百四十四年的连续建县史,史称‘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端庄的仪态、亲切的语气,有力的手势……19日下午,记者见到昭化古城景区金牌讲解员郭梅时,她正练习着讲解词。
5月底,郭梅与6位同事一起参加了市文旅委举行的讲解员培训活动,“主要是培训讲解员的基本礼仪、广元的历史文化,再现场踩线和模拟对接练习。”郭梅用手给记者比划着,“13万字,一百多页的讲解词,半夜两三点,都还在串讲解词,笔记本都抄写了三个了。”前后四轮培训,郭梅随时随地都在背诵厚厚一沓的讲解词。
从小喜欢与人交谈的郭梅在昭化古城从事讲解员工作已有3年,在2012年获得我市“金牌讲解员”的称号,最高纪录曾一天带7个旅行团游览昭化古城。工作以来,郭梅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知道自己此次将作为讲解员,为文旅节服务,郭梅特意将上幼儿园的儿子欣欣送给母亲照顾,静下心来准备和练习。
“文旅节上,讲解员将带领游客游览包括剑门关、昭化古城、翠云廊等在内的整条蜀道旅游线路上的旅游景点。针对游客不同方面的关注点,要求我们对景点资料全面掌握。所以,我得好好准备,不能分心。”郭梅说。
熊光玉:特色商品店迎游客到来
在昭化古城有着20多间商铺的特色商品一条街上,有一家透露出淳朴农家气息的“川妹子”果汁饮料销售店,店铺由大学生熊光玉和同学共同开设。
蓑衣、麻绳、背篓、磨盘……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的农具被他俩用作了店里的装饰品。走上石板路上,一眼便会被店内独具特色的装饰吸引,墙壁上还绘有三国时期农耕劳作的图画,纯朴的店铺装饰赚足游客的眼球。“我们就用老百姓生活劳作的东西来装饰,让我们的店铺保持纯朴的民风。”熊光玉对自己的设计很满意。
26岁的熊光玉是广元本地人,2011年底和同学开始创业。得知我市即将举办文旅节这一盛事,恰逢昭化古城打造特色商品一条街,熊光玉和同学二话不说将店铺开设进来,他说:“这条街是专门向市内外游客展示我们广元本土特色商品的街道,我们希望将本土文化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