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凤之城——文旅兴市醉美广元 » 详情
凤之城——文旅兴市醉美广元
发布时间: 2014-06-25      来源: 广元新闻网
【字号:
打印

战 略
 

    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必须注重文旅兴市。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旅游是现代服务业的引领型产业,这是今后八年广元发展新的增长点。要深入挖掘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突出蜀道文化、女皇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度打造精品旅游,加快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名片和旅游精品热线;注重文化引领和“大旅游”效应,促进全市人民文化道德素质不断提升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摘自市委书记马华在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蜀道咽喉明月峡
 

    记者 袁杨 欧阳亚丽
 

    “美得荡气回肠!”昨日,看着一路向南奔涌的江水,来自济南的退休夫妇权志渊、吴秀英有感而发。“我查过资料,明月峡被称为‘中国天然交通史博物馆’,今天我们一定要走一回古栈道。”
 

    沿着栈道,夫妻二人慢步行走,栈道依山而建,上面是高山,下面是嘉陵江。权志渊感叹:“我在想,生在现代的我们感觉不到蜀道有多难,可是走在栈道上,看见这峻峭的山,想想古人在没有先进工具,全凭双手的年代,凿孔、开洞、搭木梁,一片木一片木的铺开,下面是奔流的江水,‘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这是何等的悲壮!”
 

    明月峡距今有2300多年的历史,位于广元以北约30公里处的朝天镇南二公里处的嘉陵江上,原名朝天峡,因朝天镇而得名,后因明清时期,文人墨客们盛行崇尚自然,于是取李白诗“清风清,明月明”之意,将朝天峡改名为明月峡。峡谷全长约4公里,宽约100米,两岸石崖壁立,其东就是有名的朝天岭,谷深约2千米,是嘉陵江冲破山脉而形成的峡谷。明月峡可称其为蜀道咽喉中的咽喉,是古时连接南北的唯一通道。
 

    一进明月峡,耳畔传来江水淙淙悦耳的声音,一阵凉爽的风拂面而过。微风浮起吴秀英的彩色纱巾,她微闭双眼,有些潮红脸上荡漾着笑容。回头望,一座长阁临江而建,亭上写有军师阁,檐内横梁挂着无数的红灯笼。穿阁而望,灯笼飘舞,动静相映成趣。
 

    经过半个小时的路程,夫妻二人来到栈道尽头的博物馆,一些蜀汉历史,文人雅士留下的诗歌,生动演绎着栈道开通后的古今变化。
 

    马车道上风景不多,不过路上的石碑上刻着很多诗人留下的诗歌,权志渊也跟着吟起来。
 

    权志渊感叹,在中国,有许多的道路诞生,又有许多的道路废弃、消亡。市镇的兴衰,与道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历史的碎片散落开来,汇聚在这里,此次行程不虚此行!
 

    穿越时空的爱恋
 

    记者 袁杨 欧阳亚丽
 

    今年6月,昭化区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历时半年的考古发掘,大坪子墓地目前已发现墓葬89座,其中,以战国时期的土坑椁墓为主。这一发现使昭化古城这颗历史遗珠更添神秘。
 

    近日,记者来到昭化这座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座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街巷两旁的店铺里花花绿绿的物件总让人爱不释手:张飞的刀,马超的枪,诸葛先生的羽扇,无不向游人展示着这里的三国文化。
 

    古城内,木楼雕阁、汉寿客栈、古城驿站、三江鱼府……这些名字不经意间透露出这座古城的历史讯息。三国时,昭化还被称作汉寿。如今古城内有一新建的景区汉寿堂,地面石刻是三国时期汉寿县的疆域图,墙上雕刻则分别反映了“蜀汉兴于葭萌”、“张飞挑灯夜战马超”、“鲍三娘浴血沙场”、“姜维兵困牛头山”等4个发生在昭化的历史事件。
 

    昭化现存三国时期遗迹俯拾皆是,有闻名遐迩的葭萌关、牛头山、敬侯祠、鲍三娘墓,古城内还存有武侯祠、关帝庙等遗址,蜀汉遗迹、遗风,民间传说源远流长。
 

    “李大爷赶场听曲艺,石谦打店又偷鸡,王婆卖瓜多有趣……”走在古城青石板官道上,耳边传来评书馆里阵阵说书声。身旁不时走过穿着汉服的人群,深衣、留仙裙……飘逸潇洒。
 

    不经意走进一家客栈,里面正上演着《刘备入城》、《鲍三娘血战沙场》等情景剧,声情并茂。
 

    傍晚,寻一家旅店歇息,整洁舒适,让人舒心。
 

    清晨醒来,穿过悠长的古巷,可至橘柏渡口,这条700多米长的石板路宽2.36m,寓意着昭化2000多年的建县史,橘柏渡是古代连接南北的战略渡口,渡口两旁长满红橘、柏树,上游不远的龙爪滩上,江水湍急,撞击卵石,发出奔腾激扬的声音。公元759年,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此写下著名的五言律诗《橘柏渡》。
 

    临走,回望古城……
 

    到2020年,广元实现旅游接待人数4000万人次
 

    广元新闻网讯(记者 袁杨 欧阳亚丽)记者昨日获悉,截至目前,市旅游局正积极编制十大文化旅游项目、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规划,全力推进剑门蜀道剑门关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确保2014年创建成功。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旅游接待人数4000万人次。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了“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统筹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市旅游局抓住广元作为大九寨环线旅游区、川东北片区、秦巴集中连片扶贫区重要支撑中心的发展机遇,在“文旅兴市”发展思路指引下,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由重景(园)区数量向重品质效益转变、文化旅游建设由重硬件向硬软件并重转变、文化旅游宣传营销由分县区作战向全市抱团发展“三大转变”,加快建设“十大文化旅游园区”,重点实施“十大文化旅游项目”,强化“剑门蜀道、女皇故里”核心品牌宣传营销,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13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414.9万人次,同比增长25.9%;实现旅游总收入112.6亿元,同比增长35.8%。
 

    目前,市旅游局正积极编制十大文化旅游项目、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规划,全力推进剑门蜀道剑门关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确保2014年创建成功。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旅游接待人数4000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1500万人次,入境游客5万人次;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总收入600亿元。
 

    相关链接:
 

    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园区、女皇文化旅游园区、温泉山水休闲度假区、唐家河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嘉陵江山水画廊文化旅游园区、红色文化旅游园区、国家地质公园、曾家山生态养生文化旅游园区、城市文旅综合体园区和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区。建成后,园区将实现年产值400亿元以上,其中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园区年产值200亿元以上。
 

    十大文化旅游项目:剑门蜀道剑门关—翠云廊国家5A级旅游景区、剑门蜀道申报世界遗产、剑门蜀道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唐利州女皇城、唐家河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嘉陵江山水画廊旅游区、旺苍中国红军城、川陕甘结合部自驾游集散中心、曾家山中国西部生态养生基地和剑门关山水实景大型演艺等,预计实现投资300亿元以上。
 

    城市的味道
 

    记者 袁杨 欧阳亚丽
 

    凌晨4点,半醒的苴国路上略显沉寂。一辆的士从李家夫妇面前驰过,只留下几片落叶在空中漫舞。夫妇俩像往常一样,行走十多分钟的路程,赶去他们经营几年的凉面小店开门。打浆、蒸制、切条……米香在雾气弥漫的房间内四溢,混合着熟油辣子的香味,让人食指大动,而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悄悄流过。当清晨第一丝晨曦映在凤凰楼的一角,他们迎来了小店的第一位客人,一天的忙碌就此开始。这是广元人一天开始的味道。
 

    品唇齿留香的“城”之味
 

    广元这座四川北部边缘城市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如剑门豆腐、剑门土鸡、剑阁梁山牛肉、青川山珍宴、朝天核桃、朝天橄榄油、女皇蒸凉面、昭化野生鱼、苍溪雪梨、曾家山腊肉、曾家山米珍等,青川县已连续3年开展名宴名小吃评选活动,评出了天麻羊肚煲土鸡、菠萝鱼、白玉滚水、鱼品贡茶、浓汤养眼鲍等10大名菜,奶汤鲶鱼、鱼丝老腊肉、野生黄辣丁、农家特色酱牛肉等10大特色菜。
 

    这对来自青川的李氏夫妇俩在“5·12”地震中失去了他们仅有的两间房屋和赖以生存的老黄牛,短暂的沮丧后,他们决定来到广元做点小生意。虽然广元有众多的凉面店,但夫妇俩却凭借踏实的人品和考究的用料,赢得了顾客的好口碑,生意十分红火。
 

    这只是一对平凡夫妻的坚持。犹如只有广元的水质才能制作出特有的凉面一样,广元人具有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5·12”地震震撼全国,无情的灾难洗礼了广元,灾难后的广元人民发扬自强精神,短短几年使美丽的城市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犹如浴火凤凰般涅槃重生。
 

    感娓娓道来的“凤之城”
 

    “来昭化古城两天,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古城的灵魂,丰富的文化节目是古城的血肉,十分值得忙碌的人一游,特别是清晨阳光下的古城那份恬静与美丽,让人流连忘返,感悟沧海桑田。而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也能为游客带来一份美好的人生留恋。”昨日,来自西安的游客告诉记者。
 

    广元的风景,除了历史遗珠昭化古城,还有巍峨剑门关、葱郁翠云廊、人间天堂唐家河、养生胜地曾家山……自然景观与历史遗存交相辉映,铸就广元这个故事之城,让游客络绎不绝,留情与此。
 

    “到了昭化,不想爹妈”,勾起了游人对昭化古城强烈的好奇心,是怎样的文化底蕴与美景得此民谣?古城山清水秀,牛头山、云台山,刀削斧劈风景迷人,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三国古城,风貌依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县制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并与云南丽江等十座古城古镇一起荣获中国十大最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奖。自唐虞开始,4000多年的历史文明有史可鉴,水毁后的秦葭萌古城遗址清晰可见,大量的三国古遗址,诸如古驿道、葭萌古关、鲍三娘墓等风貌依旧。
 

    古城内,街道旁,随处能听到如《张飞挑灯夜战马超》等经典三国评书段子,全天为游客献上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精彩文艺节目。如今,昭化古城景区已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四川昭化三国文化旅游节”。
 

    近年来,我市各景区深入挖掘三国文化、蜀道文化、女皇文化、红军文化和生态文化,因地制宜打造景观,还根据各特色文化开发系列旅游商品,剑门神木、剑门青瓷、真丝织锦等旅游商品“十大系列”300余种。麻柳刺绣、新元牌天然蚕丝被被评为广元市优秀旅游产品。“广元七绝”特色农产品备受游客青睐,畅销国内外。
 

    悟日异月殊的“魅”之都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近年来随着万达广场、碧桂园综合体一系列规模大,功能完善,品质优异,长期发展的项目在广元落地生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配套越发完善,新村建设如火如荼。2013年,来自全球26个国家的旅行商将广元剑门关景区“占领”,广元凭借三国旅游精品线路全国推广的策略精准地闯入了全球游客和旅游买家的视线。
 

    2012年3月,我市启动剑门蜀道7个4A级旅游景区整合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今年6月,经省旅游局专家组现场指导后,市委市政府对剑门蜀道创5A工作作出战略调整,按照“三不变,三调整”和“市统筹,县主体”原则明确将剑门蜀道剑门关和翠云廊两个4A级景区整合创建5A级景区,剑门蜀道其他景区和沿线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完善了剑门蜀道沿线交通指示牌、旅游标示标牌,剑门蜀道旅游标志性大门全面完工,剑门关景区创5A现只剩下往复式索道和玻璃观景平台两个项目正在建设中。
 

    6月中旬,广元剑门关景区大剑山主峰上工人们正在距崖底150m的悬空玻璃景观台上安装护栏玻璃,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悬空玻璃景观台将于7月向游客开放,届时,游客可站立观景平台俯瞰整个剑门关。据介绍,该平台悬挑长度25m,伸出绝壁形成一个环形玻璃观景道,悬挑部分采用钢结构,钢梁采用两种“工”字钢叠加组成。平台面层采用高强度多层叠合玻璃铺面,玻璃厚度约6cm,建成后平台距崖底高约150m。古树、古木、古雕等景观与景观玻璃平台相呼应。
 

    2013年10月中旬,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景区创5A通过省检,蜀道文化、巴蜀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的精髓,让全世界感受广元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与力量。
 

    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产业增长极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极具市场潜力、有远大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享誉中外的迪士尼乐园,秒杀影视界的《阿凡达》……无一不彰显文旅创意产业的巨大潜力。文化要素作为旅游吸引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体验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影响未来地方旅游产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广元有女皇文化、三国文化、蜀道文化、红色文化,尤其是女皇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和雄、奇、险、幽、俊的自然旅游资源。这些独具本土特色的优势资源,正是广元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产业增长极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广元成功实现资源转化战略的必要条件。
 

    广元市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相对远离省会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受到大城市的辐射和吸收作用相对较小,而地区性文化旅游增长极目前还不太明显,也给广元市打造和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产业增长极带来一定有力条件。
 

    广元正面临开发和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机遇。首先,从政策层面,广元市2013年及时出台《关于全面加快推进文旅兴市的意见》,从全市最高政策层面助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如在旅游景区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发展旅游纪念品、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相关产业,在景区景点策划开展特色化、小型化、常态化的文化活动等方面均有重要体现。
 

    其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精神需求,同时,一定的现实需求(市场)也是支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没有需求(市场),也就很难谈发展。随着全国、广元市周边地区、以及广元市本身3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和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整体上升,对文化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明显上升,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需求性条件。
 

    广元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产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如面临以汉中、绵阳为代表相邻地方性文旅产业竞争,以成都、西安为典型区域性文旅产业竞争,特别是随着现代交通技术的极大进步,广元市地区性交通区位优势受到一定消散,以及广元市及周边地区旅游消费市场发育等诸多问题的调整,这些问题和不利因素都是对广元市文旅兴市所需要具备的智慧和能力的极大考验。
 
——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师肖华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