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朝天旅游:追逐朝阳产业的脚步 » 详情
朝天旅游:追逐朝阳产业的脚步
发布时间: 2014-06-26      来源: 广元新闻网
【字号:
打印

追逐"朝阳产业"的脚步
——朝天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纪实
 

张玉伟
 
  
 
    先秦栈道明月峡、养生天堂曾家山、地下仙宫雪溪洞、神奇秘境水磨沟……一处处如诗如画的生态文化胜境,让前来朝天旅游的人们流连忘返。
 
  近年来,朝天区以“蜀道遗踪三百里,蜀汉英雄两千年”为整体形象,依托纵横交错的交通优势,主动融入四川省成绵乐旅游经济带。该区深度挖掘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三国文化、农耕文化、生态养生文化等主题旅游产品,营造出“以旅游促环保、以旅游带农业、以旅游推城建、以旅游强交通、以旅游挖文化、以旅游富商贸”的大旅游氛围,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低碳环保的“无烟工业”。
 
高起点规划 产业定位大视野
 
  朝天地处古蜀道咽喉,是古蜀文化、三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我区始终坚持以生态为依托、以历史为内涵,以创A创星为重点,全面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生态养生基地、中国道路交通历史博物馆。初步形成了‘广元小九寨,入川第一镇’的旅游格局。”朝天区副区长杜林说。
 
  走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曾家山,青葱的树木、绿油油的高山露地蔬菜,清凉的微风,触手可及的湛蓝天空,令人心旷神怡。近年来,朝天区紧紧围绕“路径短、景点多、价值大”等旅游基本要求,充分利用曾家山独特的山地自然生态资源和气候优势,着力打造以生态养生、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
 
  2011年,该区大手笔投入2.3亿元,对曾家山景区进行创4A升级打造。2012年,曾家山被授予“中国西部最大生态养生基地”。该区还借力系列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在川、陕、甘、渝等省市打响了“曾家山”绿色生态品牌。
 
  “我们充分利用海拔1300-1500米左右的精品段,以‘山地生态’为特色,把曾家山打造成山地生态养生的区域型度假品牌。”该区旅游局规划股股长段小玲告诉记者。她还介绍,朝天区正以“生态”为依托,以“养生”为主题,以“度假”为形态,努力把曾家山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独具特色的生态养生基地。
 
  “明月峡先秦古栈道沿嘉陵江东岸绝壁凌空而架,气势磅礴,诸葛亮六出祁山皆经此道。”在采访中,记者跟随讲解员领略“危乎高哉”的蜀道风光。
 
  明月峡集先秦古栈道、嘉陵水道、纤夫鸟道、金牛驿道、108国道、宝成铁路等古今六道于一峡通行,其中,古栈道遗址是迄今中国开凿时间最早,形制结构最科学,遗存孔眼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最具古栈道风貌的地段。明月峡被誉为中国道路交通博物馆,中国道路交通发展的活化石。
 
  “我区将努力把明月峡打造成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重要品牌和旅游目的地。”该区旅游局局长解明学向记者讲述。2010年,朝天区以古蜀道为原型,充分挖掘历史人文景观、民间传说、自然风光等资源,累计投资1.7亿元,全面完成明月峡景区重建。快速度打造出蜀汉朝天寨区、汉风园、古栈道游览区、蜀道历史博物馆、筹笔书院区等6个功能区;复原先秦栈道2000多米;开发出战船道、古栈道、马车道等游线。同年,明月峡景区成功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该区为着力提升景区休闲、购物、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启动明月峡景区商业服务一条街建设。
 
  目前,该区正按照“一个旅游目的地、两条精品旅游线路、三个旅游集散中心、四大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发展思路,以“创A创星创收”为抓手,努力把朝天建设成为全国知名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突出低碳特色,作优生态旅游文章
 
  “这里原生态的生活环境,纯天然的农特产品,适中的消费水平,真是个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的好地方,让人舍不得离开!”来自北京的退休教师张文学告诉记者,三年来,他和老伴每年都要在曾家山景区住几个月。
 
  朝天区在四大景区建设过程中,以产业互动为突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章。该区依托曾家山“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绿色食品基地”等金字招牌,大力发展生态绿色食品,2013年,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产量达60万吨。在扩大曾家山蔬菜“量”的同时,大力提升其“质”,“曾家山”牌辣椒、甘蓝、萝卜、土豆、莴笋、香菇、花生等7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曾家山蔬菜生产基地通过了四川省首批“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认证。景区饭店、农家乐、旅游接待点均使用绿色健康原料,让游客吃上真正的绿色生态食品。
 
  在雪溪洞景区潜溪河漂流项目建设现场,该区旅游局局长解明学介绍,“项目设计保证原生态。建设中要求施工方尽量不破坏景区的一草一木。”近年来,该区严格把握景区建设风格,全部使用节能环保绿色无污染材料,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酸菜豆花的味道就是不一样,好吃,好吃!”中午的水磨沟景区,鸟儿们在枝头欢唱。青林乡清凉村龙民华的农家乐就掩映在树林中,十来位背包客正围着饭桌、吃着土菜,他们在午餐后将进入景区深处露营,寻拍林麝、扭角羚等珍稀野生动植物。
 
  近年来,朝天区结合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以特色“土味”为支撑,在景区开展低碳旅游特色项目和活动,让游客住川北高山民居风格特色“土”屋,吃曾家米珍、土腊肉、土鸡、酸菜豆花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农家传统菜肴“土”菜,看狮舞、锣鼓、傩戏、山歌对唱等民俗文化“土”戏、购黑木耳、野生蜂蜜、生态花菇等“土”货,不仅让游客乐在其中,更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放大产业效应,发挥旅游富区作用
 
  走在转马文百里新村长廊上,清一色的白墙黛瓦民居或三五成簇、或一抹铺开,装点着每一个山坳、每一道河湾,煞是好看。
 
  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朝天区牢固树立统筹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区之路。
 
  青林乡菜坝河居民聚居点文化小广场上围着五六个群众,正在楚河汉界上厮杀。村民李显文高兴地对记者说:“变化可大了,这全靠去年的新村建设。”他带着记者看变化时告诉记者,以前烟熏火燎的柴火灶也改成了沼气,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厨房,庭前院坝干净整洁,出门也是水泥路,聚居点还建起了文化广场、图书室,大家农闲时就看看书、下下棋、摆摆龙门阵。
 
  近年来,该区整合“财力、人力、物力”三大要素,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统筹推进。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曾家山、转(斗)—马(家)—文(安)、沙(河)—曾(家)—平(溪)等五条百里新农村示范走廊。该区以21万亩曾家山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8万亩核桃基地为企业生产第一车间,开发朝天核桃、曾家米珍等体现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商品,切实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依托主要景区发展星级农家乐80余户,旅游商品专销店20余家,从根本保障了农户生产有销路、企业生产有资源、旅游商品有供应。
 
  “每年的游客人数不断增加,旺季请5个人都还忙不过来。”曾家镇王家绣园老板王加志说起旅游,脸上笑开了花。近年来,他家的农家乐生意非常火爆,每年销售额都在150万元以上。
 
  游客多了,村民富了。2013年,朝天区共接待游客269.43万人次,同比增长55.74%;实现旅游总收入12.67亿元,同比增长45.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044.66元,同比增长14.2%,增幅居全市第一。
 
  今年,朝天区为不断增强旅游产业的带动能力,在全面完成雪溪洞创4A,不断提升曾家山、水磨沟、明月峡景区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延长旅游产业发展链条,努力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省级示范县(区),努力建设全国知名的蜀道文化旅游和生态养生基地,全面提升“栈道之都、养生天堂”品牌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