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各类火灾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减轻事故损失,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我市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结合广元辖区火灾事故特点,立足支队实际,特制定此预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以消防支队支队长、政委为组长,副支队长为副组长,各部门长为成员的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部署和督导检查任务的落实情况,小组下设机动队,由司令部参谋长任队长,负责具体的行动处置。
二、力量分布
市城区:依托特勤中队、滨河路中队、花园社区中队组建火灾事故处置机动队,机动队人员编配为50人,作战车辆编配为8辆,配备遂行的指挥、通信、专勤、保障等车辆。机动队队长由司令部参谋长担任,下辖警戒组、侦察组、疏散救人组、灭火掩护组、供水组、破拆排烟组,承担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处置任务。
各县区: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火灾事故应急事故处置组,由各大队指挥员任组长,以本辖区公安现役消防力量为主,编配本辖区的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力量,同时加强对政府专职消防队伍的力量整合,要根据辖区火灾事故特点和单位实际,确保人员、装备的最大限度结合。
装备保障组 |
给养保障组 |
技术保障组 |
通讯保障组 |
供
水 |
公
安 |
医
疗 |
供
气 |
气
象 |
环
保 |
供
电 |
其
他 |
侦察组 |
警戒组 |
供水组 |
灭火掩护组 |
破拆排烟组 |
疏散救人组 |
前沿指挥部
|
战勤保障组
|
社会联动部门
|
现 场 指 挥 部 |
四、作战力量编程
以市城区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机动队为主,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本单位的作战力量编程。
队别 |
单位 |
车辆 |
组别 |
人员组成 |
职责任务 |
备注 |
火灾事故处置机动队(50人) |
支队机关(5人) |
共2辆:通信指挥车1辆、空气充装车1辆 |
队长(1人) |
司令部参谋长 |
负责机动队各项工作,组织指挥救援行动。 |
|
副队长(1人) |
司令部副参谋长 |
协助队长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
|
|||
火场文书(1人) |
警训科科长(副)或参谋 |
负责文书记录。 |
|
|||
通信员(1人) |
指挥中心通讯员 |
负责通信联络工作。 |
|
|||
摄像员(1人) |
宣传办宣传员 |
负责摄像工作。 |
|
|||
特勤中队(22人) |
共4辆:水罐消防车1辆、水罐泡沫消防车1辆、抢险救援车1辆、登高平台消防车1辆 |
侦察组(3人) |
组长1人(中队干部),侦察人员2人。 |
负责火情侦察。 |
|
|
疏散救人组(3人) |
组长1人(中队干部或班长),成员2人。 |
负责疏散救人。 |
|
|||
灭火掩护组(6人) |
组长2人(中队干部或班长),成员4人。 |
负责掩护疏散救人组、控制火势蔓延、内攻灭火、利用举高消防车从建筑外围进行灭火。 |
|
|||
破拆排烟组(3人) |
组长1人(中队干部或班长),成员2人。 |
负责火场破拆、排烟。 |
|
|||
供水组(3人) |
组长1人(中队干部或班长),供水员2人。 |
负责火灾现场本中队消防车的供水保障。 |
|
|||
安全警戒组(2人) |
组长1人(中队干部或班长),安全员1人。 |
负责对进入火场人员安全检查和作战区域的安全监测。 |
|
|||
其他(2人) |
中队指挥员(中队主官)、通信员(兼摄像员)各1人。 |
中队指挥员负责本中队人员的作战指挥,通信员(兼摄像员)做好摄像、通信联络等工作。 |
|
|||
滨河路中队(10人) |
共2辆:水罐泡沫消防车1辆、登高平台消防车1辆 |
灭火掩护组(6人) |
组长2人(中队干部或班长),成员4人。 |
负责掩护疏散救人组、控制火势蔓延、内攻灭火、利用举高消防车从建筑外围进行灭火。 |
|
|
供水组(2人) |
组长1人(中队干部或班长),供水员1人。 |
负责火灾现场本中队消防车的供水保障。 |
|
|||
其他(2人) |
中队指挥员(中队主官)、通信员(兼摄像员)各1人。 |
中队指挥员负责本中队人员的作战指挥,通信员(兼摄像员)做好摄像、通信联络等工作。 |
|
|||
花园社区中队(13人) |
共2辆:水罐消防车1辆、水罐泡沫消防车1辆 |
疏散救人组(3人) |
组长1人(中队干部或班长),成员2人。 |
负责疏散救人。 |
|
|
灭火掩护组(6人) |
组长2人(中队干部或班长),成员4人。 |
负责掩护疏散救人组、控制火势蔓延、内攻灭火。 |
|
|||
供水组(2人) |
组长1人(中队干部或班长),供水员1人。 |
负责火灾现场本中队消防车的供水保障。 |
|
|||
其他(2人) |
中队指挥员(中队主官)、通信员(兼摄像员)各1人。 |
中队指挥员负责本中队人员的作战指挥,通信员(兼摄像员)做好摄像、通信联络等工作。 |
|
五、应急响应程序
广元辖区发生火灾事故后,按照以下应急响应程序进行处置:
1.接警。由作战指挥中心统一接警。
2.力量调集和请示报告。作战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当日值班首长、指挥长报告,启动灾害事故等级响应,调集辖区中队和机动队前往处置,并根据灾害事故严重等级情况,调集增援力量到场参与处置。
3.现场指挥。支队指挥员未到场时,执行属地指挥,由辖区大队指挥员指挥,并随时向支队指挥中心和值班指挥长报告现场情况。支队指挥员到场后,迅速成立前沿指挥部,由到场职级最高的领导担任现场总指挥,当日全勤指挥部值班员和各组组长任指挥部成员,负责现场组织指挥。
4.现场处置。根据现场情况和前沿指挥部作战命令科学有效、及时快速处置,控制灾情发展,消除灾情。
5.现场移交。火灾扑灭后,对重点部位、可能发生复燃的部位进行清理、冷却,确定无复燃危险后,将现场移交给相关部门,必要时应预留力量在现场进行值守。
6.信息报送。由当日行政值班干部负责撰写信息快报,并按照公安消防部队信息报送相关要求向上级报告灾情及处置情况。
7.新闻发布。由支队宣传办撰写新闻通稿,报请支队首长批准后,根据首长指示,确定发言人、发言内容、发布范围等。
8.立案调查。由防火处对火灾原因进行立案调查。
9.战评总结。由警训科收集火灾扑救视频、图像等资料归档,当日值班指挥长一周内组织战评总结。
六、装备配备
(一)个人防护装备
机动队按照以下标准配备器材装备。
类别 |
序号 |
装备名称 |
主要用途及要求 |
配备 |
备份 |
备注 |
防 护 类 |
1 |
消防头盔 |
头部、面部及颈部的安全防护。 |
1顶/人 |
1顶/人 |
配合使用头骨振动式通讯装置 |
2 |
阻燃头套 |
在灭火作业时保护头部、侧面部以及颈部免受火焰烧伤或高温烫伤。 |
1个/人 |
1个/人 |
|
|
3 |
灭火防护服 |
灭火作业时的身体防护,采用薄型隔热层和透气、耐洗涤性能好的材料。 |
1套/人 |
1套/人 |
|
|
4 |
消防手套 |
手部及腕部防护。 |
1副/人 |
1副/人 |
|
|
5 |
消防安全腰带 |
登梯作业和逃生自救。 |
1根/人 |
1根/人 |
|
|
6 |
灭火防护靴 |
小腿部和足部防护。 |
1双/人 |
1双/人 |
|
|
7 |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
缺氧或有毒现场作业时的呼吸防护,使用9L或者双6.8L气瓶,并配有他救接口及附属面罩。 |
1具/人 |
备用气瓶1具/人 |
|
|
8 |
消防员呼救器 |
消防员呼救报警,并具有方位灯和无线报警信号发射功能。 |
1个/人 |
1个/人 |
|
|
9 |
消防员呼救器后场接收装置 |
接收呼救器无线报警信号,进行声光报警。信号传输距离不小于500m,能够同时接收不少于8个呼救器的报警信号。 |
2套/队 |
— |
配合使用 |
|
10 |
消防员隔热防护服 |
强热辐射场所的全身防护,上装应有空气呼吸器包囊。 |
1套/人 |
5套/队 |
|
|
11 |
消防避火服 |
进入火焰区域短时间作业时的全身防护。 |
4套/队 |
— |
|
|
12 |
防高温手套 |
高温作业时的手部防护。 |
1副/人 |
— |
|
|
13 |
降温背心 |
灭火作业时降低体温,防止中暑,使用时间应不低于2h。 |
1件/人 |
1件/人 |
|
|
14 |
轻型安全绳 |
消防员的自救和逃生,长度不应小于10m。 |
1根/人 |
20根/队 |
|
|
15 |
多功能消防腰斧 |
破拆和自救,具有锯、砍、砸、剪、撬等多种功能。 |
1把/人 |
20把/队 |
|
|
16 |
移动供气源 |
狭小空间和长时间作业时的呼吸保护,可同时供给两人使用,使用2个或者4个9L气瓶推车,管长大于50m。 |
1套/队 |
— |
|
|
17 |
消防用防坠落装备 |
包括100米通用安全绳,Ⅰ型和Ⅱ型安全吊带、钩、环、滑轮装置等。 |
2套/队 |
— |
|
|
侦 检 类 |
18 |
红外热像仪 |
事故现场黑暗、浓烟等环境中的搜寻,具备温度测量及温度值数字显示功能。 |
1台/队 |
— |
手持式或头盔式 |
19 |
手持式测温仪 |
测量事故现场温度。 |
1台/队 |
— |
|
|
20 |
电子气象仪 |
测量现场风向、风速、气温、空气湿度等气象情况。 |
1台/队 |
|
|
|
21 |
测距仪 |
|
1台/队 |
— |
|
|
灭 火 类 |
22 |
多功能消防水枪 |
用于建筑火灾扑救,具有直流喷雾无级转换、流量可调、防扭结等功能。 |
8支/队 |
8支/队 |
|
23 |
无线遥控移动水炮 |
用于火灾扑救,具有无线遥控功能。 |
1台/队 |
— |
|
|
24 |
高压水带 |
25型水带。 |
60盘/队 |
20/队 |
配备高压供水附件 |
|
25 |
高效灭火添加剂 |
用于扑救A、B类火灾,如F-500等。 |
选配 |
— |
|
|
破 拆 类 |
26 |
组合式液压破拆工具 |
用于灾害事故现场破拆作业,包括液压动力源、液压剪切器、液压扩张器、液压剪扩器、液压撑顶器等。 |
1套/队 |
— |
|
27 |
机动链锯 |
切割各类木质结构障碍物。 |
2具/队 |
— |
|
|
28 |
无齿锯 |
切割金属和混凝土材料。 |
2具/队 |
— |
|
|
29 |
手持式钢 筋速断器 |
对钢筋护栏、护网的快速切断,剪切力不小于12t,最大切断直径不小于20mm,配有蓄电池动力源,能够快速充电。 |
1套/队
|
— |
|
|
救 生 类 |
30 |
救生照明线 |
黑暗、地下场所作业的导向及逃生,长度一般不小于50m。 |
2盘/队 |
— |
|
31 |
救生软梯 |
灾害事故现场营救被困人员。 |
1套/队 |
1套/队 |
|
|
32 |
缓降器 |
灾害事故现场营救被困人员,长度一般不小于50m。 |
1套/队 |
1套/队 |
|
|
33 |
逃生面罩 |
灾害事故现场被救人员过滤式呼吸保护。 |
20个/队 |
— |
含滤毒罐 |
|
通 信 类 |
34 |
头骨振动式 通讯装置 |
用于消防员间以及与后方指挥员间的通讯,通讯距离一般不低于1000m。 |
2套/队 |
— |
含手持电台1部/人 |
35 |
消防员单兵 通信系统 |
消防员和后方指挥系统之间音频的双向传输、视频与数据的单向传输,传输距离不小于500m。 |
3套/队 |
— |
|
|
排烟类 |
36 |
水驱动排烟机 |
灾害现场的排烟和送风。 |
1台/队 |
— |
(选配其中一种) |
37 |
移动式排烟机 |
灾害现场的排烟和送风,自带动力。 |
1台/队 |
— |
||
照明类 |
38 |
手提式防爆强光照明灯 |
灭火作业时的照明。 |
1具/人 |
5具/队 |
|
39 |
消防用荧光棒 |
用于黑暗或烟雾环境中一次性照明和标识使用。 |
50个/队 |
— |
|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要加强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清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事故预案的重要意义,各级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军政主官挂帅的组织机构,尤其是县区各大队要结合辖区火灾事故特点,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关预案,明确相关要求,落实经费、人员、装备等相关保障,抓紧、抓实、抓到位。
(二)明确职责,快速反映。按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各级指战员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强化责任落实,加强遂行出动的能力,各级要进一步熟悉掌握相关器材装备的应用,加强对辖区火灾事故特点的分析研判,掌握科学的处置方法,各级指挥员要率先垂范,强化执勤战备的意识,增强快速反应能力。
(三)强化演练,协同配合。加强熟悉演练。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重点单位尤其是高层建筑的熟悉演练,重点掌握火灾危险性及进攻途径、单位内部消防设施的性能、重点单位周边水源、道路情况、全市消防水源及道路情况。强化实战化训练。针对辖区火灾主要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实战演练,将人员、装备器材的集结作为统一调度的重点,针对新情况不断完善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体系,确保人员、装备、时间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