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湖”总库容67.7 亿 m3,总水面面积 186.6km2,其中经营性水面达 160km2,是长江、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和水源地。其中白龙湖位于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上世纪90年代初建设宝珠寺电站截流白龙江而形成的人工湖,总水域面积71km2、平均水深 54.5m,相应库容 26.7 亿 m3。亭子湖由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形成,总水域面积 115.6 km2,相应库容 41 亿 m3,正常蓄水位 458m。
为什么要发展“两湖”生态渔业,如何发展“两湖”生态渔业,“两湖”渔业发展的目的、目标是什么,下面就《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的形成及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背景
为更好保护和开发利用“两湖”丰富的水资源发展生态渔业,带动湖区群众发展产业、脱贫奔康,市政府出台了《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方案》(广府办发〔2016〕38号),提出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经营”的发展思路,在严格保证水质良好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生态渔业,带动湖区群众增收致富,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渔业发展与旅游开发同步发展的路子,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生态有机鱼产业基地。发展生态渔业符合我市“生态立市”要求,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根据《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要求,市农业局牵头起草了《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2017年-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的形成
第一阶段,落实编制单位。市农业局及时启动了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编制,积极联系高校、科学研究院所,通过比选产生规划编制单位。最终确定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承担编制任务,并于2016年12月签订规划编制合同。
第二阶段,调研起草《规划》。依照“合同书”要求,2017年初市农业局向规划编制单位提供了相关资料,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先后多次派专家对“两湖”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现状等进行深入调查,并同步开始起草《规划》,于6月份完成初稿。随后,市农业局组织专家、相关县区和市级各部门进行评审,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形成《专家咨询意见》,编制单位认真按照《专家咨询意见》再次修改。
第三阶段,修改完善《规划》。2017年11月11日,市农业局再次组织有关专家和市级相关部门在成都召开了《规划》评审会,对“两湖”生态渔业规划进行了评审和论证,并结合各方意见对《规划》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通过专家评审,形成《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2017年-2021年)(报批稿)》。
第四阶段,《规划》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2018年1月15日,市长邹自景主持召开七届市人民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2017年-2021年>》。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本《规划》共十三个章节,约5万余字,主要内容包括:
(一)发展“两湖”生态渔业可行性。目前全球范围内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逐年减少,未来国际水产品消费市场缺口将主要依赖养殖产品补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市场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同时“两湖”水产品通过有机产品认证,使“两湖”水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也可以充分利用我市川陕甘结合部交通枢纽优势占领成都、西安、兰州等周边大中城市高品质水产品市场,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巨大。
(二)规划年限及主要目标。本规划年限为2017-2021年,共5年。预计到2019年“两湖”实现有机认证水产品产量2000吨,渔业及其相关产业综合产值5-8亿元;到2021年实现有机认证水产品产量3000吨,渔业及其相关产业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生态有机鱼产业基地。
(三)总体功能分区布局。“两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由禁渔区、资源增殖区、苗种培育基地和休闲渔业区四大功能区组成。其中禁渔区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包括白龙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苍溪县嘉陵江亭子口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止开展一切养殖活动。资源增殖区为规划范围内除禁渔区以外的区域,一方面在“两湖”主
库区采取“人放天养”的模式,以鲢、鳙为主的放牧品种;另一方面可在支流库湾开展生态立体养殖,提高名优水产品的产量,最终达到“水养鱼,鱼净水”的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同时又可发展“两湖”生态渔业。苗种培育基地立足“两湖”生态渔业发展需要,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适度满足西南西北优质水产苗种需求。由一级繁育核心区、二级培育骨干区和三级培育补充区组成,其中一级繁育核心区面积500亩,年产水花鱼苗1亿尾、小规格鱼苗3000万尾;二级培育骨干区面积6000亩,年产鱼种2500万尾;三级培育补充区面积1万亩,年产大规格苗种500万尾。休闲渔业区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以垂钓、观赏和捕鱼为主的生产经营型,以渔家乐、都市鱼庄等为主的饮食服务型,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游览观光型。休闲渔业具有观光旅游、农业高效、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的功能。促进农旅结合,达到“自然—文化—科技”和“旅游—农业—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项目配套基础工程。包括有机鱼静养基地、渔港、水产品加工基地、水产品交易市场和物联网信息化平台五个方面。其中有机鱼静养基地是按照有机鱼生产标准要求,同时确保渔获物价格相对稳定,实现长期均衡上市而设置,主要分布在沿湖各县区避风库湾内。渔港共规划建设3个,其中白龙湖1个,亭子湖2个。渔港主要为当地渔民提供渔船停泊靠岸,渔货卸港和渔船补给服务,为满足各类鱼产品随时进出港和各类鱼产品的冷藏、交易需要,集渔船停靠、鱼产品冷藏、销售、渔需物资交易、渔政管理、渔民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渔港。水产品加工基地依托渔港规划地配套建设,加工产品以冷冻制品为主,深加工为辅。加工基地着重解决淡水鱼的保鲜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利用水产品制制取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大水产品加工比例。水产品交易市场依托水产品加工基地,紧靠渔港处建设水产品交易市场。为方便水产品的及时销售和运输,交易市场作为“两湖”水产品主要集散地。渔业物联网信息化平台主要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建设水产品质量监管和农业环境监测系统等,通过一系列数据交换、认证、系统数据分析、信息查询和数据管理等环节,实现了公共资源共享、系统权限分配,信息查询和产品追溯等功能。建成生态智能渔业示范基地。
(五)组织管理与运行。“两湖”生态渔业由市、县(区)两级政府合股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嘉桓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嘉桓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利润在扣除10%法定公积金后,按照市县投资比例分配,市县分配所得利润成立湖区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湖区产业发展和公益事业。
(六)品牌建设。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品牌效应,采取“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子品牌”模式,如“两湖”+“嘉桓牌”有机鲢鳙+白龙湖有机银鱼+…,形成“两湖”生态养殖基地品牌、鲢、鳙等有机鱼品牌和旅游品牌为支撑的一体化品牌发展格局。
总之,广元市“两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着力构建苗种培育、生态养殖、初深加工、储运销售、休闲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互促的生态渔业展体系,带动白龙江、嘉陵江山水生态画廊和绿色、开放经济走廊建设。最终带动“两湖”百姓增收致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渔业发展与旅游开发同步发展的路子,将“两湖”打造成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生态有机鱼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