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以点带面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在县城区设置再生资源回收分拣点,设立县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带动G542国道沿线8个乡镇90个村试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探索出“积分+垃圾分类”农村垃圾分类奖励机制,实现源头垃圾减量30%以上。⑵梯次推进垃圾治理设施建设。整合环保、农业、城乡环境治理等项目资金4000万元,先后配置垃圾分类收集箱443只、垃圾清运车59台,新建农村高台垃圾仓57座, 分类收集屋1171座,规划新建7座片区乡镇生活垃圾压缩站。目前相关设备均已投入使用。⑶全域构建生活垃圾清运体系。将全县划分为“1中心7片区”,以县城为中心推行“户分类、村投放、县收集运转及卫生填埋”,今年累计处理垃圾4.5万吨;“7片区”建立“户分类、村镇收集、县转运、市焚烧发电”体系,今年累计清运垃圾5000吨以上。目前,县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