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监测防控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面积达2万余亩 » 详情
监测防控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面积达2万余亩
发布时间: 2019-07-08 08:50      来源: 广元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记者涂媛媛
    今年1月,一种名为“草地贪夜蛾”的害虫自西南潜入中国,从云南迅速向全国扩散。它们主要取食为害玉米、水稻、甘蔗等80余种作物,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造成绝收。
    7月4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今年5月7日、9日,在我省合江县、西昌市相继发现草地贪夜蛾迁入定殖为害。我市也于6月18日,首次在旺苍县发现此种害虫。
    于旺苍县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
    4日,记者从市植保植检站了解到,6月18日下午,我市草地贪夜蛾普查组在旺苍县尚武镇榆钱村九社和嘉川镇和平村五社的玉米田中,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症状。
    疑似幼虫于当天下午4点经过省农科院、省植保站病虫专家鉴定为草地贪夜蛾,正式确认该虫迁入我市。
    草地贪夜蛾如何识别?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杨悦介绍,全市每个村都张贴有关草地贪夜蛾识别与防控的宣传画,宣传画上明确向广大农户和农技人员介绍了此类害虫的特征、危害和防控办法。
    据了解,草地贪夜蛾的成虫特征为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有一条白斑;雌蛾前翅无明显斑纹,呈灰褐色、灰色、棕色或杂色。幼虫特征为高龄幼虫头部有“Y”形线,尾部有四点正方形黑斑。草地贪夜蛾还是低龄幼虫时,在玉米上取食叶肉后,剩下叶表皮而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窗孔”,后期在叶片上造成大小不等的孔洞,也可钻蛀果穗和穗柄为害,威胁着我市秋粮生产安全。
    “草地贪夜蛾分为玉米品系,喜食甘蔗、高粱、烟叶等作物。还有一种是水稻品系,主要吃水稻和牧草等。截至7月4日,我市均只在玉米植株上发现幼虫,未发现成虫、卵和蛹,也未在水稻等其他作物上发现危害症状。”杨悦说。
    统防统治面积达两万余亩
    记者得知,截至7月4日,全市7个县区及广元经开区共44个乡镇均发现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23372亩。今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157万亩,其中中迟玉米86万亩。当前,正值我市中迟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旺盛期,为草地贪夜蛾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自草地贪夜蛾在全国、全省发现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为确保秋粮生产安全,自5月21日起,我市就启动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普查与防控工作。市农业农村局相继印发《关于加强草地贪夜蛾普查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制定《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试行)》,印制《植保情报——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出台《广元市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方案(试行)》,多措并举做好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建成监测预警点300个,展开大田普查,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行动。
    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在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普查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展防控工作,进行统防统治。
    “统防统治是由政府统一购买药剂,由植保机防队采用无人机喷洒或是人力喷洒等方式,进行专业化统一防治。”杨悦介绍,截至7月4日,全市累计开展防治33693亩,其中统防统治20100亩,平均防治效果90.14%。出动植保专技术人员2800余人次,进行大田普查和防控指导。
    全市累计开展防治技术培训近三万人次
    “当气温达到11摄氏度以下,草地贪夜蛾便不能越冬。目前,我市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为减少害虫数量,在它还是幼虫的时候,就使用药物防治,确保迁入后代不爆发成灾、羽化成虫不转移为害。”杨悦说。
    据了解,我市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还多次召开现场会,针对驻村农技员、农户、乡镇农技站工作人员开展防治技术培训,在田间地头现场向大家普及草地贪夜蛾的识别方法、调查方法和防治用药办法。
    “目前,各县区农药经营门市部草地贪夜蛾防控药剂储备充足。由于地理条件限制,未能进行统防统治的,农户可按照指导,自行购买药品防治。我市推荐使用的应急防治药剂主要有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使用时应科学确定使用时期、剂量及方法,严防产生药害。”杨悦提醒道。
    据统计,截至7月4日,全市累计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培训27680人次。全市已争取省级救灾资金39万元,用于草地贪夜蛾专项监测。昭化、朝天、旺苍、利州、苍溪地方财政累计投入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资金130.3万元。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监测预警,摸清该虫周年动态,科学指导防控,为来年预测预报打下基础。抓好应急防控,强化督察指导,确保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