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大蜀道阔步新征程
广元市以文旅融合助推经济转型发展纪实
记者刘怀英
大美广元,神往之地。
这既是来广游客的感叹,又是本地市民的心声,更是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大力实施“文旅兴市”战略的结晶。
今非昔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身处秦巴山区腹地,路途遥远,资源散弱,这是昔日广元旅游给客人留下的印象;如今,出门往北是陕西,高速直通西安,航线开往珠三角、长三角,天堑变通途,慕名而来的游客成“井喷”之势。
市委七届二次全会以来,广元市围绕“文旅兴市”发展思路,突出“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绿色广元、康养名都”龙头品牌,由单兵作战的旅游营销模式走向文旅融合下抱团发展,广元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旅游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2018年,全市完成旅游接待人数5028.86万人/次,增长11.4%。实现旅游收入419.53亿元,同比增长25.4%;文化产业增加值统计29.5亿元。
广元文化旅游纳入省委省政府重大决定和规划,“大蜀道”“大熊猫”“旅游康养产业”写入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决定;
……
这些印证标志,让人看到创新给广元文化旅游业带来的变革与成就,感受到“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绿色广元、康养名都”在创新与融合下产生的巨大力量。
从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到建设大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广元文化旅游进入全省一流行列
“这是我第一次夜晚游昭化古城,较之于白天古城的庄重,夜晚的古城更为瑰丽多彩。”夜幕下,昭化古城的美景让广州游客曹丽流连忘返;
这些天,素有“避暑胜地”之称的曾家山和青溪古镇阴平村周边宾馆和农户家家客满,宾馆老板和农户脸上乐开了花;
……
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广元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思路决定出路。
2013年,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了“文旅兴市”的发展思路,更为广元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道路。
2016年12月,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全市上下务必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省委治蜀兴川方略,认真落实市委“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融合发展”总体思路,打造“绿色广元、康养名都”品牌,加快把广元建设成美丽、开放、活力、畅达、幸福之城。
2017年9月,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坚持文旅兴市,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和大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是我市坚定不移实施“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的有效途径。
2017年12月,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坚持文旅兴市,强化全域旅游带动,实施“旅游+”,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大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
2018年7月,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必须坚定“决战决胜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加快建设川陕甘接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这一奋斗主题;必须坚定“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融合发展”这一发展思路;着力打造连接南北文化、展示巴蜀形象的桥头堡,充分展示广元独特文化魅力,当好巴蜀文化形象窗口,为建设文化强省贡献广元力量。
2018年12月,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全面开展“九项工作大比武”,始终突出产业发展这个经济发展最大支撑,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6+2”新型工业、五大生态康养旅游产业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抓好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和文旅经济发展,统筹区域协同发展,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川东北经济区前列……
剑门关景区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游客驻足观看
皇泽寺景区
唐家河景区
鼓城山景区
广元女儿节凤舟赛
历届市委接续奋斗,发展战略连续贯通。蓝图已经绘就,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中,奋进者的足音永远铿锵有力。
全市文旅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使广元文化旅游进入全省一流行列。
广元文化旅游被纳入省委省政府重大决定和规划,“大蜀道”“大熊猫”等被写入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决定,广元有底气
全市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6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处;
拥有剑门蜀道和唐家河2处世界级旅游资源,有国家级旅游资源和品牌135处;
京昆、兰海、恩广3条高速公路和宝成、兰渝、西成、广巴达4条铁路在境内交汇,广元机场已开通“北上广深”等11条航线,广元港已建成开港;
森林覆盖率达56.8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常年保持在96%以上……
广元文化旅游被纳入省委省政府重大决定和规划,“大蜀道”“大熊猫”“旅游康养产业”被写入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决定,广元有足够的底气。
2019年4月25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以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等为代表的四川文旅品牌誉满全球,建设大熊猫文化、古蜀文明、天府文化等交相辉映的环成都文旅经济带。建设“十大”知名文旅精品,依托卧龙、碧峰峡、唐家河等打造“大熊猫”品牌;依托剑门蜀道、阆中古城等打造“大蜀道”。
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来广元调研,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要保护好生态资源,打造大熊猫品牌,积极促进大熊猫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明晰了发展思路,广元旅游发展战略定位达到新高度。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路易·巴斯德说过:“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广元也不例外。
近年来,广元文旅工作围绕建设川陕甘接合部区域文化中心和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宏伟目标,坚持“文旅兴市”、“融合发展”思路,坚定实施“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聚焦聚力“九项工作大比武”,文化广播电视事业长足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文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方兴未艾。
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第二季节目竞演获得“魅力城市”荣誉称号。
广元城市宣传片、纪录片《大蜀道》在央视滚动播出,网络剧《吃货拯救世界》在央视和爱奇艺等平台推广。
杂技《旱滑》登上2018年央视春晚舞台。舞蹈《幸福像花儿一样》等2件作品获得全国群星奖,歌曲《喊山喊水》等11件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蜀道重光》等一批作品荣获国家级文学奖。
广元女儿节入选人民网“最受关注十大节庆”。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3个、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4个、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个。全市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
2018年,实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40余个,建成博物馆纪念馆12个、非遗传习所(基地)14处。武则天入选首批四川十大历史名人。3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选国家级传承人名单,麻柳刺绣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朝天区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新增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一批文艺作品荣获国际、全国、省级奖项。
2018年,累计签约文化旅游招商引资项目30个,签约金额441.36亿元。
截至目前,广元已建成国家A级景区46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9个。星级酒店1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6处。
剑阁县被命名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青川县、朝天区列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名录。青川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推荐名单。
广元宣传片在央视新闻频道连续2个月播出,参加《魅力中国城》节目竞演,展示城市形象,《魅力城市—广元》宣传片在央视财经频道滚动播放,《大蜀道》纪录片在《探索·发现》栏目连续3天播出。
成功举办“女儿节”“大蜀道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举办各类特色旅游节会20余个,直接吸引外来游客参与节会活动超过100万人次。旅游微信微博连续两年全省排名第一。
广元进入高铁时代,特别是西成高铁开通,2018年全市高铁站点共发送旅客647.89万人,到达旅客642.83万人。
广元机场共起降航班2630架次,旅客吞吐量25万人次,平均客座率74.7%。来广元的游客人均花费834元,人均每天花费712元,旅游经济连续3年保持25%以上的增幅。
一串串跳动的数字表明,广元的文化旅游迎来烂漫的春天,不断刷新着广元文旅产业发展的纪录。
大项目引领,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围绕旅游转型升级助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既是建设理念,更是实践逻辑。
“黑石坡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是广元加快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重点项目之一,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品质,完善城市功能,丰富群众休闲娱乐生活有着重要意义。”2018年1月23日,市委主要负责人在调研重点项目建设时强调,相关部门要高起点定位项目,高标准规划设计,高品质强力推进,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早日见效,营造更加良好的人居环境。
“黑石坡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对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今年2月12日,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在调研黑石坡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时强调,要坚持高标准、高品质,精心谋划,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打造生态康养旅游新亮点,推动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要实现规划先行。
这,仅是我市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议事日程上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
2018年,文化旅游系统牢固树立“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落实”的理念,落实项目工作“六个一”机制,组建文旅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专题研究、市县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积极争取行业资金,2018年到中央、省对接工作16次,争取国家、省旅游专项资金1210万元,资金额度位列川东北旅游区首位。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新文化旅游招商引资渠道,单位“一把手”外出招商或会见客商20余次,累计签约旅游招商引资项目20个,签约金额221.15亿元,其中投资100亿元的新华联曾家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和投资50亿元的白鹤生态康养小镇等项目均已启动项目规划。在文化项目上,招商引资到位10585万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个,签约资金51400万元。皇泽寺智慧博物馆建设等9个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开展。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20家。
强力推动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实行季度督查通报、半年分析评估、年终考核排序,全市在建的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招商引资项目13个,年度完成投资35.4亿元,广元机场净空整治项目全面完成。文化产业和项目投资成效显著。千佛崖摩崖造像保护利用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200万元……
在旅游品牌创建上,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印发《广元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创建工作,我市青川县顺利通过全省验收评估。开展旅游景区品牌化建设,完成青川白龙湖、苍溪三溪口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验收,朝天岭上荷塘,青川竹溪谷,旺苍南阳山,昭化红军山、桃博园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申报澳源体育旅游基地、曾家山滑雪场国际度假区、漫天岭国际滑草场、龙翔航空飞行营地纳入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验收清单。
在旅游服务体系创新上,制定机场及各县区集散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成立全产业链旅游运营公司。持续推动广元旅游目的地运营项目,广元旅游目的地运营项目运行模式列入全省经典案例。指导推动市县一批星级饭店、主题酒店、乡村民宿建设。扩大旅行社服务网络,全市新增旅行社及分社4家,服务网点9个。持续开展“厕所革命”,投入建设资金1634万元,新建33座,改建22座旅游厕所。制定系列优惠政策,优化《2018年广元市旅游营销优惠政策》,出台《激励旅游业发展十五条措施》,推出“航空+旅游”“高铁+旅游”“直通车+旅游”等系列优惠政策。
在东西部旅游协作上,先后与浙江省旅游局和杭州、台州、丽水、湖州4市签约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浙江干部职工疗休养基地建设,在杭州、丽水、湖州举办广元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不断强化区域协作,巩固川陕甘区域旅游合作创新发展实验区成果,牵头推进成广、西广、浙广、川东北经济区合作,成立川东北红色旅游联盟,配备专人联系区域协作工作,保障区域协作工作有效实施。
在文化旅游扶贫上,筹措资金6806万元,用于旅游行业帮扶。全年新建1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和77个乡村民宿达标户,朝天区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统筹各类资金8500余万元,建成贫困村文化室和广播“村村响”232个、贫困户电视“户户通”1.99万户、贫困村体育健身设施安装232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15个、贫困村阅报栏建设18个,完成率均达100%,贫困村送文化下乡739场、放映公益电影8868场、农家书屋图书补充更新2425个……
全面贯彻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川陕甘接合部区域文化强市和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
乘风破浪立潮头,扬帆起航正当时。对于逐梦的“文旅广电人”来说,发展中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2019年,我市将全面贯彻省委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决策部署,坚持“文旅兴市”、“融合发展”思路,认真落实“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事业产业繁荣发展,旅游总收入实现翻番,文化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5%以上,文旅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绿色广元、康养名都”品牌享誉中外,基本形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生态康养旅游胜地,加快建设川陕甘接合部区域文化强市和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
宏图绘就,铿锵的节拍就在脚下:
全市文旅广电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把文旅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大文旅重大项目协作力度,坚定不移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突出生态康养主题、全域旅游主线、提质增效主调,以“旅游项目攻坚年”为载体,聚焦生态康养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全系统动员,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推动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取得实质性重要进展。
坚持以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指导,大力实施精品景区、品牌创建、整合营销、配套服务体系完善、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扶贫“七大工程”,加快建设大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核心区。
全力提升剑门关5A级景区品质,丰富现有景区业态和功能,优化景区内外交通体系,提升景区配套设施,补齐旅游要素短板。
深度挖掘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武则天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及朝天中子铺细石器文化,创新开发文创商品,丰富文旅业态……
2019年,我市立足“诗和远方”谋篇布局,立足更高起点,抢抓文旅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提振“文旅兴市”的决心和信心,加快建设川陕甘接合部文化强市和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力争全年接待游客5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亿元,同比增长12%、22%的目标。
目标在前,号角声声。距离2021年基本建成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目标还有两年多时间,广元文旅将加快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提升“剑门蜀道、女皇故里”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文旅惠民水平,为决战决胜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文化强市和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