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门至九龙公路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俯瞰绿谷红城,细数交通建设:广旺铁路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绿皮火车承载着旺苍人民通往出川世界的梦想,也是我市除市主城区外唯一通火车的县城。2010年5月10日广巴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使旺苍到广元和旺苍到巴中由原来的2小时车程缩短为40分钟。70年的风雨变迁,不变的是“要想富,先修路”的决心。
如今,全县公路总里程达7026公里,融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为一体,以“两横、一纵、一环绕”的交通主骨架干线公路日趋强健。100%的乡镇通油路、100%的建制村通水泥路……不断完善中的县域路网体系,连通了“最后一公里”,打通了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血脉通道”。同时,将广巴铁路技改扩能、广巴高速旺苍互通、G5京昆复线扩容旺苍段、南江经苍溪至盐亭旺苍段高速公路项目纳入前期研究,将559公里国省道及干线公路列入路网主骨架、4500余公里农村公路融入路网微循环。
近年来,旺苍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理念,以交通助推产业发展为重点,在全县掀起交通扶贫“攻坚战”,不仅聚力建设畅乡通村达户“小康路”,还注重依托大项目大交通带动县域整体发展,充分发挥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作用。
广巴高速(旺苍东)出口
“高速、干线公路”上阵 承载出川梦想
交通地位决定发展进程。
宽阔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如梭的车辆风驰电掣;蜿蜒平整的国省干线上,客货汽车满载着丰收的喜悦南来北往;一个个交通项目正在建设……“中国红军城”大地上一幅幅流动场景如同优美的诗画,映射出旺苍交通发展巨变。
经济学家把交通称作文明之舟、经济之脉。2010年之前,旺苍境内无一公里高速公路……交通功能不完善,铁路、公路的“集、疏、运”系统尚不配套,协调能力弱,“通而不畅、自用为主”的特征十分明显。
为此,旺苍人从先进发达地区的起跑线上,看到了优先发展交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看到了交通发展滞后所引发的运输难、进出难,带来的招商引资难、经济社会发展慢。区域竞争的核心是枢纽之争。谁抢先形成枢纽,谁就抢占了先机,就能够形成优势相对突出的经济高地。
八千里路云和月,跃马红城竞风流。看铁路——广旺铁路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绿皮火车承载着人们通往出川世界的梦想。如今,它仍发挥着将货物输来运往的流转功能。
说公路——昔日,车行旺苍一遭路漫漫;今朝,一日数个往返不再难。历经多年建设,建成了融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一体,县域公路总里程达7026公里(含村社道),其中高速公路67公里(广巴高速)、国省干线360公里、农村公路6599公里,县域公路密度达132.7公里/万人,以县域交通主骨架“两横、一纵、一环绕”〔“两横”:S301天星至檬子公路97公里、G542白水(昭化界)至大德(南江界)公路75公里。“一纵”:S303柳溪(苍溪界)至万家(陕西宁强界)公路137公里。“一环绕”:白水至枣林、张华等21个乡镇,全长410公里〕为纲的路网构架初具雏形,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在此基础上,旺苍人不等不靠,自强不息,撸起袖子加油干。
县客运站
近年来,该县主动顺应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发展大势,抢抓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契机,委托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对旺苍县交通运输规划进行深度论证,将广巴铁路技改扩能、广巴高速旺苍互通、G5京昆复线扩容旺苍段、南江经苍溪至盐亭旺苍段高速公路项目已纳入前期研究,将559公里国省道及干线公路列入路网主骨架、4500余公里农村公路融入路网微循环。同时,高规格谋划了2条102公里一级公路、3条260公里二级公路,逐步实现交通主骨架升级跨越、等级公路全域辐射。
以交通“大动脉”引领,组建县域路网大格局。近年来,旺苍着力狠抓交通“大动脉”建设,扎实推动国省干线公路工程,
历时两年多的全市首例交通PPP项目--旺苍县城至陕西宁强界公路工程(一期)已于今年6月底建成通车;累计投资近30余亿元的两个PPP交通项目(G542嘉川至东河段一级公路19.873公里、S301线天星至檬子二级公路96.99公里)目前也正在夜以继日地施工建设;今年启动实施的6条71.77公里县乡公路、450公里通村组道路正紧张有序推进;156公里的村道窄路加宽项目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如今,一条条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犹如活力四射的“生命线”,贯通着全县经济动脉,激活着红城市场,滋润着全县53万百姓。
国华镇至天星乡公路
下足“绣花”功夫 织密乡村路网
“条条大路通农家,路面平整又硬化。拉进运出省工省力,科学发展魅力大。感谢党和政府来重视,丢了扁担车子化。”这是该县国华镇村民们编唱的顺口溜。
在广袤的农村,山野之间,一条条通村公路环绕梁峁,一座座便民桥跃河跨溪而过,为偏僻沉寂的山村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要想富,先修路。人民群众的期盼,正是县委、县政府工作的着力点。近年来,全县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全县退出贫困村97个,已全部实现通硬化路的愿望。截至目前,全县硬化村组道路总里程为2501公里,实现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乡镇客运站30个,村招呼站332个,基本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
数字是枯燥而乏味的,但简洁的数字可以直观地见证变迁,诠释进步。
行走在燕子乡河西村新修的通村水泥路上,很是惬意,该村二组的村民贺志华正在地里收玉米,这条路直通到他家。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这都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呀!”说起修路带来的好处,贺志华满心欢喜。以前路况差,该村的樱桃、柿子等水果外运,时常因汽车在泥泞坑洼的山路上摇晃、颠簸,被挤压变成了“果酱”。路通了,村民得到了实惠,偏远的燕子乡宜居幸福指数迅速提升……
无独有偶。
“哪里想得到我们现在的道路这么好哦!现在农村与城市一样方便,买一辆车就可以四通八达咯!”10月20日,记者来到旺苍县大河乡柳垭村,望着苍翠的连绵不绝的大山,条条新修的水泥路蜿蜒盘旋其间,像一条条丝带缠绕在青山绿水之中,同行的老乡对现在“出门不粘泥”的出行条件感慨不已。
“以前娶媳妇,新郎官背媳妇过河爬坎,累得够呛,现在路通了,迎亲的车队可直接开到家门口。”柳垭村四组的村民何清泉,是五权至大河公路改建之前结的婚,“我老婆是外省人,以前回娘家来去很不方便……现在好了,路通了,运输方便了,家里的核桃、跑山鸡、生猪可以直接在家门口拉起就走了。”
“旺苍受特殊地理地形条件的牵制,交通发展基础差、起步晚、底子薄,区域内山高坡陡,道路建设难度大、成本高,我们唯有加快交通建设追赶跨越的步伐,才能逐步达成群众对安全便捷出行环境的期望。”旺苍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周志林介绍说。
2016年以来,旺苍累计投入资金17.35亿元,建成县乡公路198公里,新建村组道路2032.05公里,基本实现了乡路黑化、村道硬化、村组联网,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
如今,农村公路从路不通到路路通,从泥巴路到沥青路、水泥路、沥青砂石路……一条条农村公路环山绕水,通向全县大山深处的每个角落、每一村组。
国华镇连心桥
产业发展到哪里 公路就修到哪里
发展“车轮经济”,路随产业走,产业围路转。这是旺苍完善乡村路网规划的最基本定位。
站在三合现代农业园区的观景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园区的建设全景。远处的山峦满目苍翠,道路在村庄中穿行。放眼望去,崭新的沥青路面,就像绸带一样在山间、田间起伏飘舞。
道路一通,血脉畅通,回乡创业的农民也逐步多起来。
“以前我们漆树村,那是万山乡最差的村,环境恶劣,交通条件差,靠天吃饭,到乡政府都要走2个小时,现在路通了,骑车就半个小时时间,很方便。”52岁的万山乡漆树村李光堂激动地给记者介绍。
“我以前在外地做点小生意,每年还是收入10几万,近年来,家乡发展好了,经过长期的考察,我想回来搞点养殖业。目前我养的牛有30头,羊子160只,现在就在家门口就可以把牛羊卖出去,买家直接到门口收购,预计今年收入10万元。要得富先修路,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假。”
思路一变天地宽。
在国华镇山峰村,满山都是的该村集体经济—土豆种植基地,入户路把村庄、田园连接得四通八达。
“我们富起来多亏交通便利的带动呀。”47岁的国华镇山峰村村支书曾叔林介绍,过去全村只有一条通山的泥土路,由于路不通不畅,车进不来,土豆丰产了也拉不出去,没有劳动力只有眼睁睁地望着丰收的土豆成堆地烂掉。村民哭了,致富带头人哭了。道路修通后,全村七个社的社组道路通了,这既是提升我们生活质量的幸福路,也是我们脱贫奔康的致富路。如今,我们村年产土豆100余吨,各地商户把车开到土豆种植基地争相购货,收入增加了,村民笑了,我们致富带头人也越干越有干劲了。今年土豆收入达15万余元,集体经济收入高了,分红也高了,较去年的人均分红提高了近50%。
这,仅是旺苍县实施“交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实施“交通+产业”工程,配套建设产业园区道路268.32公里,为产业发展和农户及时销售农副产品提供基本保障。
未来几年,旺苍将次第打通旅游北环线,适时分段启动天星至万家段、盐河至英萃段、檬子至大河(马家坪)段的公路建设,让北部区域多个乡镇互联互通,拟串联米仓山大峡谷(龙潭子)、旺苍大峡谷森林公园(盐河采育场)、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檬子大峡谷等风景区。目前,高阳镇鹿渡村至黄洋镇水营村公路项目(一期)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项目二期正在作施工前的积极准备工作;黄猫垭战役遗址红色旅游景区旺苍段连接公路都已进入前期准备工作,旺苍正在奋力绘就“交通+旅游”的幽美画卷……
公路通到哪里,产业发展到哪里;产业发展到哪里,交通服务到哪里。
该县通过“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社会添份子”的建设机制,推进农村交通“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把农村公路建设与新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等建设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既方便了群众出行,改善了村容村貌,又带动了产业发展,繁荣了农村经济,提高了群众生活,解决了群众“出行难”。
下一步,旺苍将按照全市“脱贫奔康交通三年大会战”的工作部署,按照“内联外通、互联互通”的发展理念,在全县现有“两横、一纵、一环绕”交通网络主骨架的基础上,加快“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深入研究、长远谋划,在全域内铺展一张“五横六纵”(五横为,枣林—张华—柳溪—龙凤—化龙—木门;G542线;麻英—高阳—普济—万山—五权—南江坪河;燕子—双汇—正源—英萃—水磨—大河;天星—福庆—万家—鼓城—檬子。六纵为,白水—燕子—天星—万家;S303、S411;正源—黄洋—龙凤;鼓城—英萃—大两—普济—木门—九龙;檬子—水磨—大两—三江—农建—木门;大河—五权—金溪)的阡陌交通网。
如今,驱车行驶在旺苍境内,满眼都是别样的景致,一条条标美公路像一根根黑色的带子缠绕在山间。
车,在前行;路,在延伸;前方,脱贫攻坚歌美花香……
(张廷旺 侯蛟 记者 刘怀英)(图片由旺苍县交通运输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