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广元600余家民营企业的扶贫记忆 » 详情
广元600余家民营企业的扶贫记忆
发布时间: 2020-06-16      来源: 广元新闻网
【字号:
打印

  2015年以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联合发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倡议以来,广元市迅速响应,掀起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社会扶贫新高潮。截至目前,全市600余家民营企业精准对接帮扶457个贫困村,投入物资共计4.1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139个,直接帮扶贫困人口近9万人,40余家民营企业受到国家、省、市层面表彰。

  搭台唱戏  形成攻坚合力

  “‘万企帮万村’行动让我们找到了参与脱贫攻坚的组织,明确了方向。”谈及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广元福建商会办公室主任王小平颇为感慨。

  怎样有力有效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市委审时度势,确定市工商联牵头,扶贫开发局参与,光彩会配合,农发行搞好金融服务……一番筹谋,搭起万企帮万村“指挥部”——行动领导小组。

  谋定而后动。“万企帮万村”行动领导小组将“万企帮万村”行动与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同部署、同落实,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制定规划、落实责任、宣传动员、调研指导……先后召开宣传推进会议5次,点对点深入企业开展宣传讲解700余次,开办专题成果汇报展示4场次,一项项工作有序推进,领导小组“帅字旗”周围有了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身影。截至目前,参与扶贫行动的民营企业从最初的32家发展到现在的600余家。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市“万企帮万村”行动领导小组再次发出号召,希望广大民营企业聚焦“百日攻坚”行动,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电商扶贫等工程,切实为贫困家庭办实事、解难题,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再创新辉煌。

  今年一季度,虽受疫情影响,仍有37家民营企业与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累计投入资金688万元,帮助2874名贫困群众共同发展,并达成合作意向3个。为切实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市工商联累计深入企业走访调研140余人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3件,宣传疫情期间民营企业支持政策17场次,市农发行累计向参与“万企帮万村”企业发放贷款3亿元,新储备贷款项目4个。

  真情帮扶  播撒企业能量

  手牵手、心连心,真扶贫、扶真贫。广大民营企业和商会响应号召,以“三真”(动真情、用真心、出真招)对“三贫”(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群众增收难,帮扶企业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式回购”、“电商助销”、“产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助农增收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带动贫困户快速发展。全市参与产业帮扶的128家企业,总投入资金2.8亿元,实施产业项目199个,带动125个贫困村1.8万余名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基础设施有瓶颈,黄猫垭商会会长罗洪投资1200余万元,修建黄猫接木门达广巴高速快速通道,惠及10个乡镇10万余人;企业家李雄国出资800余万元,新建高台村供水站1座、自来水管道11公里、天然气管网6.4公里,安装6.2公里村道路灯120余盏;剑阁川煤水泥向11个贫困村易地搬迁贫困户捐赠价值44万余元水泥1100吨;朝天区企业投资25.5万元维修贫困户危房12户……目前,全市工商联会员企业累计参与建成道路31条,改造山坪塘7个,建设桥梁4座,建设电力及光纤通信6公里,建图书室、卫生室、活动室共49个,修建休闲广场13个、公园1个,硬化渠系、改造房屋多处。

  贫困群众就业难,海程汽修通过培训提能,安置贫困残疾人就业,其中1人出任厂长,5人成为技术骨干,6人取得中、高级技术职称;   

  四川福果农业开展技术培训800余人次,吸纳贫困群众稳定就业20余人;天垠农业先后聘用贫困人口2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近3000元,被评为“全国就业扶贫先进单位”……23个工商联会员企业实施帮扶项目31个,总投入2000余万元,开展技能培训1500余人,支持2700名贫困人口就业。

  开花结果  趟出成功路径

  精准扶贫,对于民营企业无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全市工商联副会长、副主席企业带头实施,组织专门力量调研总结,短时间内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市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企业为利州区龙潭乡柏佛村捐资2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并多途径建成全市万企帮万村示范点,2019年贫困户分红676元,集体经济分红8000元”“广元福建商会集会员之力,在产业、基础设施、捐资助学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力,累计投入资金2亿余元,发展食用菌种植等产业基地5个,帮扶带动贫困群众450余户”“三禾农业采取‘反租倒包’模式带动昭化区2000余户群众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人均增收3000余元”“朝天区裕兴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藤椒种植基地32个5万余亩,带动400余户贫困户零资金发展藤椒产业,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四川百夫长清真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向贫困户提供30个就业岗位”、“鑫钰珠宝行投入资金13万元用于道路、排灌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永隆集团每年出资100万左右,根据贫困学生实际情况,按照3000—6000元不等的标准资助贫困大学生新生,解决他们上学难题”……

  实践出真知。随着典型事例不断涌现,全市迅速形成一个理念(帮扶光荣),一个工作原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六个攻坚方面(阵地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支持、光彩捐赠、助学扶志),两个帮扶机制(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的“1162”工作机制,成为指导“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良计善策,正是这样兼顾企业与工作实际的机制,让越来越多民营企业聚拢到领导小组的帅旗下,向贫困发起总攻。

  企业的倾情付出,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贫困群众的普遍赞扬。市工商联副主席单位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苍溪县黄猫垭商会被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市工商联、2个县级工商联、2个商协会、3家企业被表彰为全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企业,13名企业家获市政协“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先进委员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