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提升园区“承载力”。对低产园、弃荒园进行培土育肥,实施园区作业道硬化、标改山坪塘工程,加大核心区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园区自动化滴灌设施及标准化钢架大棚等建设。截至目前,完成园区作业道硬化180余公里,建设避雨大棚2656亩。⑵强化科技“支撑力”。建立园区产学研实践基地,与兴科研究院、川农大等重点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猕猴桃溃疡病、早期落叶病等病害研究。推进无病毒苗木培育、花粉基地建设,探索长枝多头嫁接、套种间种等新模式,已选育猕猴桃抗病新品种2个。⑶提升招商“带动力”。开展“以园招商”,引导龙头企业和工商资本进园区,提升经营管理专业化水平。引进有固定资产、能覆盖园区土地租金等成本的新业主和返乡创业人员、家庭农场等发展种植业,发挥园区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