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广元:念好“山”字经绿满青山产业旺 » 详情
广元:念好“山”字经绿满青山产业旺
发布时间: 2020-07-17      来源: 广元新闻网
【字号:
打印

念好“山”字经绿满青山产业旺

全市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扶贫纪实

7月16日,昭化区元坝镇柳桥村林下种植的中药材茯苓喜获丰收,村民正忙着采收。

  我市是林业大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508万亩,森林面积1401万亩,森林覆盖率57.22%,活立木蓄积6308万立方米。

  近年来,“广元林业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统筹协调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人居环境园林化“三化”路,将生态保护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等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扶贫之路。

  深化林业改革 破解制约林农脱贫体制障碍

  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不能砍伐木材获得收益情况下,如何实现林农增收,是摆在林业人面前的重大课题,推进林业改革是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市林业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强力推进“两证一社”改革,林业发展融资渠道实现了多元化。发放《经济林木(果)权证》《林地经营权流转证》,颁证面积累计4.5万亩,“两证”抵押贷款6075万元。剑阁县建成四川省首个县级林权交易网络平台,其成功范例在全省推广。

  公开招标确定1家保险公司,中标保险公司将收取保费的60%支持森林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市参保森林面积1256.34万亩,占全市森林总面积的89.7%。积极探索经济林木特色保险试点,已完成朝天核桃自然灾害险4万余亩160余万元、核桃价格指数保险0.4万亩32万元,增强了林业产业抵御风险能力。

  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贫困户人均核桃收入2500元

  我市林业产业发展始终坚持以建设现代林业园区、全产业链发展为方向,始终坚持“五个优先”“林业助推脱贫攻坚九大举措”发展林业特色优势产业,构建起了核桃、油橄榄两大全产业链和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旅游、森林蔬菜、珍稀林木花卉、林板加工5个特色产业的“2+5”林业特色产业体系,并打造了以朝天核桃、广元橄榄油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为主的品牌体系。

  截至2019年底,全市林业产业扶贫累计投入12.89亿元,覆盖15.7万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市以核桃、油橄榄为主的木本油料长效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年产量20.58万吨,总产值超60亿元,贫困户人均核桃收入2500元。发展林菜、林药、林菌等短平快林下经济120万亩,木质料食用菌3.98亿椴(袋),林下土鸡等林禽养殖340余万羽,繁育养殖林麝、梅花鹿3000余头,实现林下经济产值30多亿元。全市森林康养旅游人数突破2800万人次,实现森林旅游收入68.6亿元,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

  实施生态保护建设 拓展务工就业新路子

  按照“将改善生态面貌的过程变成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过程”思路,将造林绿化工程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积极探索“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就业”扶贫模式。

  截至2019年底,全市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合社162个,带动3435户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2088人),承接造林项目13.84万亩,支付贫困农户劳务总收入1082余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3152元。

  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护林员参与森林管护、产业服务,截至2019年,全市选聘生态护林员18286人(在易地扶贫搬迁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3011人),兑现劳务报酬8582万元,人均年增收4690余元。

  全市现有公益林面积704.51万亩,其中权属为集体和个人所有的624.38万亩公益林全部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175.63万亩。全市累计获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6.31亿元、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资金4292.96万元,38.7万余户120万余人直接受益,覆盖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一轮退耕还林完成建设任务21.21万亩,参与退耕的贫困户9664户,占总户数的21.74%;巩固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82.5万亩;投入种苗造林费7236万元,兑现补助资金6.53亿元。

  科技服务到田间 催生脱贫路上明白人

  我市强科技支撑扶“智”,形成了以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朝天核桃研究所为核心的科研体系,以“专业技术人员+土专家”驻村建点推面的示范推广体系。选育审定(认定)核桃、油橄榄良种13个,制定发布林业广元地方标准14个、省级标准2个。

  2019年全市林业科技投入5882.29万元,拉动社会资本1.17亿元,选派科技专家、特派员1179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和推广,建立林业产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32个,示范林10.88万亩,培训林农30750人次,发放资料127950份,带动贫困户14.6万余人。

  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建美丽宜居新农村

  通过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全市农村环境明显改善,更亮丽、更美化、更宜居;通过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脱贫致富能手评比、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良好的新风尚逐渐形成。

扎实做好林业特色产业精准对接、生态护林员转移就业等工作,确保了后续发展强劲有力。建成全国最美森林小镇4个、省级森林小镇9个、森林人家235个,增彩添香示范村107个,全域美化香化彩化乡村道路、居民区,面源污染治理全覆盖,逐步建成了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优美环境,产业兴旺、花香四溢的如诗如画新农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