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还愁销哦,我们种的谷子现在都卖到浙江去了。”10月20日,剑阁县东宝镇西阳村贫困户王佳雪说。
过去,对于有着多种优质农特产品的广元来说,产品销路是阻碍农户脱贫致富的一大因素。如今,随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深入开展,消费扶贫也搭上了“致富快车”。
土宝贝“飞进”浙江百姓家
“入驻一个多月销售额超过了300万元,给接下来的销售开了个好头!”10月20日上午,湖州市对口地区农特产品展销中心负责人唐述刚在电话里激动地告诉记者,今年8月底,他们整合10余家青川企业的40余种农特产品,在浙江省湖州市龙之梦景区开设了农特产品专卖店。这些来自广元的“土宝贝”在进入湖州市场后,广受当地市民的喜爱和抢购。
近年来,我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思路,从品牌带动、拓展市场、开展培训等多方面主动探索,有效拓宽了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动力。
为了充分推介展示“广元产、广元造”产品,广元市还以专卖店和展销中心为平台,主动联系当地商家签订供货协议,达成合作关系。
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广元市在浙江省已开设农特产品专卖店17家,培育东西部扶贫协作电商示范店23家,广元市东西部扶贫协作扶贫产品销售实现5.82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8824人实现增收。
畅通扶贫产品“最后一公里”
青川县川珍实业率先入驻浙江省“政采云”平台,并入驻浙江华润、沃尔玛、物美等超市,开设农产品销售专柜355个,已销售青川产品165.7万元。
14000斤剑阁大米一个月内在丽水市莲都区销售一空。
4月22日网络直播售卖昭化泡椒罗汉笋7500份,成交金额299250元。
……
这些只是广元港市积极推进“消费扶贫”的一个缩影。
为了畅通扶贫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广元市精选以青川木耳、苍溪红心猕猴桃、朝天核桃等“广元七绝”为代表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按照扶贫产品来源界定范围,有针对性组织农业企业、专合社等市场合法主体申请国家扶贫产品和“四川扶贫”标识产品,进一步做强本地农业产品。
同时,针对浙江市场消费特点,对广元市获得“四川扶贫”商标使用权的扶贫产品进行再梳理再分类,挑选出75家企业、150余个有地方特色、受浙江市场欢迎的农产品进行错位推介、错位营销。
此外,为提高农村电商普及率,广元市选派乡村干部、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等前往对口帮扶县区进行专题电商培训,大大提高了参训学员的电商操作水平和技能。(记者王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