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扩大社会帮扶“朋友圈” 合力共筑小康梦 » 详情
扩大社会帮扶“朋友圈” 合力共筑小康梦
发布时间: 2021-04-20      来源: 广元新闻网
【字号:
打印

青川县海伶山珍赵海伶到贫困村收购贫困户农产品

流动少年宫进校园关爱贫困留守儿童

青川县接受浙江省安吉县捐赠“白叶一号”茶苗470万株

全面加强与司法部、九三学社中央、中国机械集团、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开发局等31个帮扶部门单位的沟通对接和协调服务,争取帮扶资金5000余万元、帮扶项目1100多个,引进资金30000余万元;

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党员干部向青川县捐赠“白叶一号”白茶苗470万株;

争取北京天九、四川永隆等爱心企业捐资近3000多万元开展金秋助学活动,资助6600名贫困学生圆梦大学;

……

近年来,广元积极引导民企、商会等社会力量投身脱贫攻坚战场,着力扩大社会帮扶“朋友圈”,形成了“多层级推动、多行业响应、多主体投入、全社会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构建起“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万企帮万村”让9万贫困群众增收

在广元,很多爱心企业在艰苦创业、创造价值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参与支持脱贫事业。

近年来,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集聚带动旺苍县23个乡镇、38个贫困村、4.5万农户种植茶叶,在册贫困户年均增收1.05万元。公司牵头实施的茶产业,有力促成了旺苍县和周边县区一大批茶农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路;

无独有偶,四川福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底在剑阁县东宝镇成立以来,主要从事“剑柑”“女皇李”等特色高端水果生产和销售,2020年该镇女皇李和剑柑进入初产,产量150万斤,产值2500万元,带动贫困农户增收1563元/人,“小水果”变身成为“大产业”;

……

自脱贫攻坚活动开展以来,12个驻广国企和市属国企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助医助学助残特色帮扶活动,争取项目资金2.60亿元、投入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有力助推了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

842家民营企业、57家商协会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结对帮扶贫困村457个,实施帮扶项目1000余个,投入资金近4.13亿元,成立专业合作社122个、集体经济组织28个,辐射带动近9万余贫困人口增收。

深入实施回引多元化、扶持优惠化、载体园区化、服务精细化,引导“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全市返乡下乡创业4.89万人,创办经济实体3.74万个,带动贫困群众就业3.16万人,返乡下乡创业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

跨越千里山海情 共筑小康梦

“以前这里全是坡地,现在变成了草莓基地,比种玉米划算多了。”朝天区转斗镇校场村村民张都波曾因病致贫,去年10月,他承包了4亩地种草莓,短短几个月增收两万多元。

占地200多亩的校场村草莓现代农业园区是朝天——路桥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集高端展示区等于一体。项目使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730万元,采取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全面投产后能带动221户693人增收,预计人均年增收7000元。

青川县沙州镇白茶基地、苍溪县鸳溪镇猕猴桃产业园……在广元农村,一大批东西部扶贫协作农业产业项目欣欣向荣,不仅壮大了村级产业,而且增强了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山海携手,共筑小康。

近年来,全市共实施浙江帮扶项目264个(已全部完工),浙江等地扶贫协作企业落户广元112家,共建工业产业园区7个,扶贫车间57个,提供就业岗位3.6万余个,转移贫困人口就业1.64万人。

我市选派64名党政干部、238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浙江挂职锻炼,浙江选派14名党政干部、259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我市挂职指导扶贫协作工作。

浙江等地民营企业、爱心人士捐赠款物1.58亿元,在市县结对协作基础上,将工作重心下移延伸至乡镇、村、学校、医院、企业,协作领域扩展至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结成帮扶对子700余对,成功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58人,带动贫困人口2610人。

社会(群团)组织成为脱贫攻坚力量,市总工会争取贫困农民工创业援助资金240余万元,帮助400余人实现创业。四川省扶贫基金会广元分会积极开展“国奶扶贫工程”,捐赠捐助配方奶粉27198余罐,市场价值805.06万元,为527名贫困群众减轻经济负担近543.96万元……

聚沙成塔,涓流汇海。社会帮扶“朋友圈”不断扩大,答好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份重量级答卷。

现场

盛开的金银花 脱贫的“致富花”

天蓝、地绿、山青、水碧,朝天区羊木镇新山村,这个春天格外美丽。这里日渐富裕的人们,感觉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着,在傍晚的炊烟里,在散步的小路上,在大家伙儿的笑容里。

曾经的新山村山高坡陡,村里没有支柱产业,投资的人走了一波又一波……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自2018年3月广元天盛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盛德公司”)在朝天区打造“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大面积种植金银花以来,这个村就逐渐变了样。

2018年,天盛德公司刚到该村流转土地时,村里的老百姓并没有立即“买账”:“村里的人从来没种植过金银花,谁知道会不会成功?”

为打消村民的顾虑,公司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统一提供种苗,采取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根据农户发展规模给予补助资金,并签约定价回收金银花鲜花。

一年多来,该村及邻村800余户贫困户共种植了1200余亩金银花,按公司定价回收来算,人均收益5000-10000元。

此外,公司还从农户手中以每年4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当地贫困户可在基地里务工。

“我家流转了7亩土地,每年有2800元的资金收益;在金银花修枝、锄草、施肥、摘花等季节,我都能在基地务工,每年还有7000余元的务工收益。”新山村的赵发兴算起收入账,脸上乐开了花,他家2019年已实现脱贫。

按照计划,该公司前期负责建基地、种幼苗、做管护等,到第三年,这些都将全部无偿反哺给老百姓,由老百姓自己管理并采摘。公司全程提供技术确保存活率,采摘后负责统一回收。“这样不仅能减轻公司运营成本,还能让老百姓更加主动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天盛德公司负责人赵胜彬说。

从基地“务工者”到花苗“所有者”,改变的不仅仅是经营模式,更激发的是当地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

“我们还将走农旅融合之路,以花为媒,发展以参观金银花产品生产流程、体验采摘、制作过程为特色的产业游,实现特色产业和全域旅游有机结合,从而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为农户增收提供持续性的良好机遇。”赵胜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希望能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

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在朝天区的两河口镇、羊木镇、中子镇等10个乡镇投资种植近3000亩,去年已达到1500万元的收益。今年还将继续扩大规模,按照发展蓝图,实行金银花和杭白菊套种,未来3年,种植面积将扩大到5万亩,并在工业园区新建深加工厂,完善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