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竹产业基地培育。在全县原有野生竹资源基础上,按照“优先选择乡土笋竹,大力推广有成功引种实践的优良散生、混生笋用竹种,全面构建春笋、秋笋共同发展,积极开展夏季笋竹引种试验”总体思路,大力实施笋用竹栽植及低效笋用竹资源抚育管护,目前已建成金鱼河(九龙镇-木门镇-黄洋镇)现代竹产业基地2.1万亩,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2022年将建成丰产示范基地6000亩,建成竹产业基地1万亩,稳步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2)强化竹产品加工转化。通过政府引导,配套扶持专合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农户+合作社+镇政府兜底保障”利益联结机制,建成笋用竹初加工点3个,大型笋用竹加工企业1家,配套冷链仓储和烘干厂房等基础设施设备。全县竹笋就地加工转化率达80%以上,年加工鲜笋能力达800吨。在以鲜笋、笋干和竹笋罐头为主的初加工竹笋产品基础上,发展调味笋、竹笋腌渍、复合型竹笋、冻干竹笋以及多味笋丝、酸辣笋、油焖笋等休闲食品,进一步挖掘竹笋营养成分或其他特用成分的提取及综合利用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大竹笋产品的附加值。计划2023年,新建或引进现代化竹笋精深加工企业1个,竹笋加工能力达0.7万吨。
(3)加快竹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开展林相改造与维护、竹林景观培育,加强竹林小镇、翠竹长廊、竹林人家、竹林康养基地、竹产业园区等基地培育及体验中心、森林养生中心、竹区健康步道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竹文化旅游产品,提升竹林体验和养生服务功能。依托天星-盐河生态康养区建设,建成天星镇竹林康养基地1个,到2023年,建成竹林人家2家,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以上,实现竹文旅康养产业产值2000万元,综合产值0.5亿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注重示范效应发挥。通过发展培育一批以竹林种植、竹下生态种养、竹产品加工、营销为特色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引进壮大一批以竹产品精深加工、竹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龙头企业或旅游开发企业,带动壮大全县竹林基地规模,推动竹产业高效发展。开展竹产业人才队伍培育,加强竹林培育、病虫害防治、竹产业初级加工、竹产品市场营销等技术服务培训,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培养一批笋用竹丰产栽培、保鲜加工等实用技术的明白人和技术能手,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示范引领笋用竹产业健康发展。2022年,计划对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乡土人才等开展培训3期,计划培训4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