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优先绿色为底 干净成为广元最美底色 » 详情
生态优先绿色为底 干净成为广元最美底色
发布时间: 2022-05-27      来源: 广元日报
【字号:
打印


如今,漫步在广元的街头,一片片花草掩映的绿地、一座座风景如画的公园、一处处优雅别致的园林小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让整个城市生机勃勃、美不胜收,也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幸 、获 ……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自觉守护绿水青山,全力做大金山银山,加快建设中国最干净城市,基本实现空气干净、水体干净、土壤干净、人居环境干净。

不知不觉中,干净已成为广元最美底色。

守住蓝天白云 打造最干净的大气环境

原先提到秸秆,不少市民第一反应就是“田间垃圾”。

如今,经过多年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我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逐步提高,造纸、牲畜饲料、直接燃料、食用菌基料等多种用途让秸秆变废为宝,不仅给农户带来经济效益,还从源头上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

我市确权承包耕地面积459万亩左右,常年作物播种面积750余万亩,每年可收集秸秆产量170万吨左右,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等现象为我市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广元市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7—2020年)》,构建起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2017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专项经费100万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奖补。

目前,我市秸秆利用方式已从主要用于生活燃烧能源和牲畜饲料,扩展到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和能源等领域,基本形成“五化”综合利用格局。经过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2021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为158万吨,利用率达92.8%。全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机械化粉碎还田,这些不过是我市打造最干净大气环境的一个缩影。

我市聚焦源头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积极建设无霾城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 96%以上、PM2.5平均浓度常年保持在25微克/立方米以内,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全省前列。

同时,大力实施工业达标排放行动,全覆盖开展砖瓦、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并开展“冒黑烟”专项整治,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精细管控城市颗粒物,督促大型工地全部安装颗粒物在线监测设施,坚持“以奖促治”实施城市餐饮油烟整治示范工程,严格实行城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

加强移动污染源管控,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常态化开展柴油货车尾气路检抽测,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确保碧水长流 打造最干净的水环境

“向家河沟这次终于整治好了,从此我们彻底告别臭水沟!”5月26日,利州区东坝街道翠屏社区居民孙家秀看着家门口焕然一新的向家河沟,心中难掩喜悦之情。向家河沟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河道受到污染以来,翠屏社区每年都会进行清理,但收效甚微,始终未彻底根治。加上附近棚改项目排污管网横挡在河道之中,污水聚集在此河段的现象更加严重,久而久之,河道污染越发严重,周边住户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过路的群众无不掩鼻,眉头紧锁。

今年1月,我市将向家河沟纳入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整治范围,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即把河沟打造成自流平地面,设置导流槽及集水井,全面消除因坑洼不平造成的黑臭水体集聚现象,确保底平水活不积污。同时,畅通下水道污水管网,彻底把管网全部包裹起来防止泄漏。河道旁的杂草全部清除干净,并在两边安装上防护栏,解决居民出行安全隐患。

5月9日,向家河沟完成整治迎来“新生”,干净平整的河沟里流淌着清澈的河水,路过的群众纷纷称赞不已。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作为建设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内容。2016年,制定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专项规划;2020年底,经住建部评定,我市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达到“长制久清”目标;截止今年5月,我市已在全省率先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并全面启动各县城和重点镇黑臭水体排查整治。

不仅如此,我市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开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主要河流水质优良率100%,城区考核断面及嘉陵江、白龙江、南河等重要河流水质达I类,美丽河湖成为靓丽风景。深化流域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出台《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保护条例》,攻坚小流域综合整治,全面开展东河水体保护和西河水体治理,实施河湖“四乱”整治和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扎实推进长江流域禁捕工作。同时,健全川陕甘和省内毗邻地区跨界河流水环境保护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有效防范输入型环境污染,妥善应对处置嘉陵江多起跨界重金属污染事件。

我市还在全国探索开展废弃矿企涌水治理;健全完善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3%以上的乡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出台《广元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全市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

焕发绿色生机 打造最干净的土壤环境

“废旧农膜经过筛选、筛分、清洗、脱水、团条等一系列工序,加工成为聚乙烯高压LDPE颗粒,也就是塑料再生颗粒,可以用来制作管道、机器零件、塑料制品等。”5月26日,在广元市供联致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内,公司副总经理李承良正忙碌地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工作。

市供联致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被我市指定为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点,李承良每天都要与废弃农膜回收站对接,确保废弃农膜顺利从田间到厂里。从2017年至今,该公司已回收并加工处理废弃农膜1500余吨,处理率100%。

2017 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循环经济理念,市农业农村局积极会同市供销社等部门,大力推进废弃农膜收集和处理体系建设,采取“村社回收、乡镇转运、县区集中、市级处理”模式,在全省率先构建起废弃农膜集中回收处置体系,有效促进废弃农膜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变弃为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治理。

目前,全市共有废弃农膜回收站1659个,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逐年提高,2021年达88.32%。

为系统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提升有机绿色产品供给能力,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我市还专项整治矿山开采问题,制定《广元市绿色矿山建设指导意见》,综合整治矿山企业668家。开展矿山开采山体裸露专项治理,计划3年内完成裸露山体复绿。着力保护有机产品产地环境,大力创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市,全面完成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严格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全市受污染耕地和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的耕地达95.24%。

针对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扎实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并完成尾矿库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切实加强固废危废管理,全市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贮存)率达100%、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

提升城市颜值 打造最干净的城乡环境

如今,走在广元的大街小巷,总能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城市氛围:道路整洁、占道经营和露天烧烤现象少了很多,交通井然有序……近年来,我市组织了一系列市容秩序、环境卫生专项行动,让城市更加干净整洁、靓丽大气。

5月5日,利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会同宝轮镇开展城区建筑物外立面及环境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制定了《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建筑物外立面联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按照建筑物外立面“规范、完好、整洁、美观”的要求,聚焦街道商铺外立面户外广告、店招店牌、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私拉乱接、伸缩雨棚等违规行为进行清理。

为实现中国最干净城市建设目标,我市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大力整治市容环境秩序,重点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私搭私建、沿街生火、露天焚烧垃圾杂物等违法行为,并严格落实《城市容貌标准》要求,实行街道分级分类管理,深入推进“街长制”,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坐商入室、摊贩归市、停车归位、广告归栏。

在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全域治理机制,“两分一化”模式入选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朝天区被住建部列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同时,深入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占比、污水有效处理率、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90%、65%、89%。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不断加强,持续实施饲料清洁化行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我市卫生创建工作成果丰硕,截至目前,累计创建国家卫生县城2个,国家卫生乡镇12个,并于2021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此外,通过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突出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区域环境卫生整治,有效促进城乡整体卫生水平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