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按需自治破难题。探索“业委会+N个自治组织”管理机制,发动业主代表带头入户拆违、维护、管理、改造小区,引导居民出智出资出力,建立“微邻里”数字化平台,推出“点单式”服务,就“是否改、怎么改、谁来管、谁花钱”广泛征询意见,准确掌握老旧小区难点,将迫切诉求纳入方案定制改造。今年以来,征询居民意见200余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0余个。
⑵内外兼修美环境。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排污管道、通讯电缆等问题,增设智能安防设备、门禁设施,打造“智慧安防”试点示范小区,注重保留街区原貌深挖本地历史文化底蕴,将农耕、石刻、红色等元素嵌入街区,实施主题街区改造。今年以来,改建排水(污)管网2千余米、预埋pe管5万米,10个小区增设智能设施15套,打造状元桥等2个历史文化街区。
⑶挖潜打造拓空间。实施停车、出行、活动困难破冰行动,二次挖掘老旧小区闲置空间,新改扩建集议事、社区零售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便民服务梨乡客厅,整合小区周边废弃场所建设10分钟便民生活圈,分块打造休闲绿化空间、公共停车场、老幼活动中心。今年以来,拆除私搭乱建500余㎡,扩建梨乡客厅3个,增设小区便民服务站35个,建设“口袋”公园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