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系建设专业化。申报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社区,专项引进5A级专业社工机构,提供治理模式探索、治理问题挖掘等策略性服务,开展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工人才、志愿者等人才培养,孵育公益慈善、社区治理等专业机构,计划3年内帮助试点社区培养3A级机构5家以上。截至目前,为12个社区培育26个微组织,试点社区专职工作者持证率达64%。
(2)保障支撑公益化。实施乡村振兴、老幼关爱等12个特色公益项目,每个项目匹配3万元-10万元补助资金,支持以年为阶段开展公益性服务,并按试点区成立社区慈善基金,定期动员事业单位、商超企业等3类主体慈善捐赠,作为困难群众关爱、社区微更新等7类情况后备保障。截至目前,投入各类资金120余万元。
(3)服务模式自助化。整合学校、医院等社会资源,探索建立“睦邻中心”“智享文昌”小程序等社区服务载体,配设互促会、商户联盟等民间服务组织,联合专业机构开展纠纷调解、帮扶助困等基础活动,推出“定期义集”“微V关怀”等特色服务。截至目前,组织15家社会组织服务76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