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筑良田增播面。连线成片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2万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6000亩、土地复垦开发600亩等项目,改善土壤湿度大、易受渍害等问题,优化地力、灌溉、机耕道等生产作业条件,完善田渠路“三网配套”推进宜机化作业,打造粮油高产示范片,建立300余人的三级网格化巡田队伍,严控“非粮化”,杜绝“非农化”。今年以来,油菜播面3.5万亩。(2)引良种提品质。与省农科院、县农技站等开展合作,申请在元宝、石门社区等15个村建立油菜高产试验基地,选育推广具有耐密植、轻简化、丰产效应较强等特点且适合本地土壤墒情的q优520、德超油797等油菜品种,解决品种单一、抗湿抗逆性弱等问题。今年以来,使用13个油菜品种,亩用种子0.5斤、亩用专用肥30公斤。(3)推良法降成本。开展20余期农技巡回宣讲、500余场次科技入户培训,大力推广履带式拖拉机、一体化播种机及免耕带旋机播等新机械新技术,解决适期播种难、秸秆还田量大等问题;组织8家粮油专合社提供田间托管、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推行油菜分段机收。今年以来,缩短作业时间15天左右,亩均生产成本降低350元,油菜单产177.1公斤/亩、同比增幅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