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挖“贤能”。通过单位推荐、基层摸排、网络收集等方式,全面收集手工艺人、高学历人才、创新创业人员等优秀人才信息,摸清底子建立动态乡贤人才信息库。目前,共计建立农技人才、乡村文旅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等5类人才信息库,覆盖120余人。(2)育“能人”。建立乡村能人培育机制,分类制定实施专业提能计划,通过选派专人外出顶岗锻炼、研修培养,县上组织开展农技、电商、乡村文旅等培训,培养民间手工艺人、农业技术人员、电商达人等8类乡村能人,全方位提升人才发展动能,带动农户增收。2024年以来,已选派50余人次外出学习,开展技艺培训3期,覆盖90余人次。(3)用“贤才”。先后投资6万元,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2个,示范主推技术7项、展示主导品种23个、展示设施装备3套,同时给乡村能人搭建展示才能技艺和就业创业平台,通过“常态化培训+生产经营+解决增收”模式,激发人才就业创业能力,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就业。目前,已有效带动18个乡(镇)群众就业,实现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