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域联调,精准蓄水。依托全区33个雨量监测站,实时跟踪雨情水情变化,动态调整蓄水策略,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抢抓降雨时机拦蓄地表水,最大限度提升水库、山坪塘等水利设施蓄水量。同时,深化跨区域水源调配协作,统筹外调水源,拓宽供水渠道。截至目前,全区2836处蓄水工程蓄水量达175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形成覆盖全域、调配灵活的春灌水源保障体系。(2)全域排险,畅通渠系。组建5个技术专家组,采取“拉网式排查+问题回头看”模式,对全区水利设施开展全覆盖体检,建立“问题发现—责任分解—限期整改—销号验收”闭环管理机制。重点推进渠道清淤疏浚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累计修复灌溉渠道30公里,完成24座小(二)型水库整治,有效提升输水效率,确保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3)智慧赋能,节水增效。联合气象、应急等部门,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雨情、水情、旱情实时预警,为精准调度提供数据支撑。通过“线上宣传+田间导师”引导农民合理灌溉、节约用水,惠及农户2万余人次,推动全区农业用水效率提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