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搭建平台“聚贤”。在成都、西安、重庆、北京等乡贤聚集地建立8个“乡贤驿站”,搭建在外乡贤情感联络、信息对接的平台。优选熟悉乡情、精于沟通、热心服务的32名骨干人员,组成“乡贤服务团”,持续开展“我为乡贤人才办件事”活动。建立并动态更新“乡贤人才库、项目需求库、政策资源库”,及时掌握乡贤信息与需求,实现服务精准匹配。(2)产业赋能“用贤”。实施“乡贤+产业”培育工程,深度融入“3+3”现代农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升级、群众增收致富。投资5.2亿元打造曾家山农旅融合示范区,建成高山露地蔬菜基地3万亩,带动12个村3000余名群众就业。创建藤椒产业园,创新“保底收购+二次分红”模式,带动800余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3)健全机制“育贤”。实施“乡贤导师”计划,78名乡贤结对培养139名村级后备干部。创新设立“乡贤议事厅”“贤调工作室”,建立“乡贤调解人才库”,培育“法律明白人”236名。构建“发现-培养-宣传-关爱”全链条乡贤典型培育机制,开展“最美新乡贤”评选,选树先进典型5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