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需于民,精准施策。围绕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短板等突出问题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安全优先+民意排序+资金适配”的改造内容确定机制,将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消防设施、雨污分流列为基础项,其余改造内容按居民意愿动态调整。创新推行“1+7”协同决策模式,由住建部门统筹,联合街道、社区、业委会、业主代表及专业单位,邀请专家参与方案论证,确保改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2)多元协同,资源整合。构建政企协同推进机制,严格落实专营单位参与改造工作要求,统筹85个小区、9824户居民参与改造项目,成功争取财政资金8006万元。建立“五网合一”改造标准,将水电气、通信、广播等专营设施升级纳入必改内容,推动专营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截至7月底,项目开工率达63.5%,完工12个,形成“改造一片、提升一片”的示范效应。(3)专业赋能,提质增效。创新工程管理模式,针对重点难点项目推行“国企代建”机制,由区属国企全程负责施工设计、招标、质量监管及验收等环节,同步建立施工质量红黑榜制度,强化过程监管,确保改造成果经得起检验。通过专业化管理闭环,有效解决传统改造中存在的施工质量参差、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实现工程效率与品质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