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选品种扩规模。引进雷竹、高节竹等适应本地种植品种,实施1.5万亩标准化笋用竹基地建设,补植毛竹、雷竹等10余万株。串联金唐线、青唐路等交通干线,同步配套种植观赏竹,建成96公里生态竹林长廊,竹林面积突破10万亩,年产量达1100吨、产值1.5亿元。(2)科技赋能提质效。联合四川省林科院等机构,筛选雷竹、高节竹等抗逆性强、经济价值高的竹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00亩,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亩产竹材提升20%,并开展竹材改性、竹食品开发等关键技术攻关5项。(3)延链发展助增收。招引培育川珍实业、银林竹业等3家企业,建成400平方米标准化生产车间,配备脱壳、杀青等设备4套,建成笋用竹初加工点4个,精深加工生产线1条,开发手剥笋、笋子牛肉等深加工产品6种,精深加工产品占比从15%提升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