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和种植历史。在古代,猕猴桃又被称为羊桃、长寿果。最早歌咏猕猴桃的诗歌见于《诗经桧风苌(chánɡ)楚(chǔ)》;魏晋之际,阮籍在《咏怀诗》中描述猕猴桃攀援高高的松树生长,象征着高逸、归隐;东晋至刘宋时期,谢灵运在《庐山慧远法师诔(lěi)》中写到“粳粮虽御,独为苌(chánɡ)楚(chǔ)”,反映出当时即在采食猕猴桃的事实;唐代,诗人岑参在《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中写到“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这是猕猴桃的名字第一次正式出现在诗文之中。从先秦时期开始,2000多年以来,猕猴桃一直为中国人所喜爱。200多年前,浙江黄岩县的农民开始从深山采集猕猴桃进行驯化;1904年,新西兰探险家伊莎贝尔到中国探望妹妹卡蒂时,从植物采集家威尔逊处获得少量猕猴桃种子带回新西兰,这些种子辗转到苗圃商人亚历山大手中;1910年,来自中国的猕猴桃开始在新西兰结果,这种果子经过百年选育成为举世闻名的新西兰奇异果。1955年,中科院南京中山植物园开展了猕猴桃引种栽培尝试;1957年和1961年,中科院植物所分别从陕西秦岭太白山和河南伏牛山地区引种美味猕猴桃进行栽培试验;1978年,农业部、中国农科院主持召开全国猕猴桃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科研、大学、生产部门参加了会议,这个会议制定了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猕猴桃产业现代化的起步发展。
我们昭化所在的秦巴山脉,以独特生态地理环境一直被视为红心猕猴桃的原产地,这里的红心猕猴种质纯正、品质上乘、口感独特。上世纪90年代末,在李明秀、冯开银等有闯劲、有情怀的致富能人倡议下,原元坝区紫云乡紫云村率先探索尝试人工栽培红心猕猴桃,“紫云猕猴桃”也因产自紫云村而得名。历经30多年的积淀和发展,紫云猕猴桃成为红心猕猴桃的代表品种,“红到极致便是紫”,紫云猕猴桃具备四个独特优势。一是生态环境“纯天然”。昭化是世界公认的猕猴桃最佳优生区,500—800米的海拔,疏松肥沃的有机土壤,年均1300小时以上光照,成熟期昼夜10度以上温差,饱含山川灵气,凝聚日月精华,使得“紫云猕猴桃”果肉致密细嫩、糖酸比例适宜、营养积累丰富、风味醇厚浓郁。二是种质资源“纯正范”。昭化区先后引进推广近20个猕猴桃优新品种,形成了红阳、金艳、徐香、翠香为代表的主辅产品层次分明,红、黄、绿肉合理搭配,早、中、晚熟错峰上市的品种格局,是世界少有的“红、黄、绿”三色齐聚猕猴桃产地。三是生产管护“纯有机”。依托省农科院特聘专家团队科技支撑优势,联合攻关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模式,集成创新推广抗性砧木、机械建园、配方施肥、科学修剪、充分授粉、果园生草、绿色防控、避雨栽培等关键技术,实施“四改五提升”行动,猕猴桃避雨栽培、果园间作套种技术研究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四是品牌包装“纯统一”。成立紫云猕猴桃产业协会,建立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和适期采摘监管,实行协会授权销售,统一产品包装标识、统一规范定位定价、统一品牌宣传推介,确保消费者买到、吃到货真价实的“紫云猕猴桃”。“紫云猕猴桃”成为中国猕猴桃行业中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重磅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