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和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激发夜间消费潜力,培育发展动能,助力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发展背景
夜间经济通常指当日18:00至次日6:00,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综合性经济活动,涵盖餐饮娱乐、休闲购物、文体旅游、文化演艺、数字消费等多元业态,其繁荣程度不仅是城市经济开放度、基础设施便利度和市场活跃度的核心指标,更成为衡量城市文化魅力与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标尺。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通过延长消费时空、激发产业协同效应,已成为扩大内需的消费增长极、创造就业的社会稳定器、促进文旅融合的创新试验场,以及塑造城市IP的战略新引擎。
二、总体要求
聚焦“夜广元”品牌建设,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广元为方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错位发展原则,依托我市丰富的商文旅体资源和多元文化底蕴,改造一批夜间消费载体,开展一批夜间体验活动,丰富一批夜间供给品类,着力推动夜食、夜购、夜游、夜娱、夜赏、夜赛等夜间经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更好地满足游客和市民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夜间消费需求。
三、发展目标
到2027年,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夜间消费名片5张以上, 建成与我市产业发展互洽共融、带动辐射功能强的“夜广元”夜经济集聚区10个以上,培育具有品牌效应的夜间经济示范门店100家以上。每年按目标,分阶段完成。
四、主要任务
(一)构建夜间消费场景
1.夜品美食。以增强游客美食体验和市民休闲用餐为重点,利用现有商圈、步行街、景区资源,提质举办劳德巴赫啤酒节,配套美食节、龙虾啤酒节等系列活动,学习青岛国际啤酒节市场化运营经验。开展“名小吃、名菜、名宴、名店、名厨”评选及餐饮创新大赛,挖掘广元特色美食,讲好美食故事。引进咖啡馆、素食、轻食、无烟烧烤、个性火锅等品牌美食业态,融汇各地文化,打造“深夜食堂”。整合夜凉面、麻辣串、广元小面等本地特色小吃,部门联动提升打造一批品牌小吃夜市。
3.夜游江畔。大力发展游船经济,完善沿途服务配套,打造江上夜景,开设“两湖生态鱼宴”等特色宴席,增强夜游吸引力。依托已有公园、广场,深挖“正月二十三,女儿游河湾”内涵,策划开展灯会、音乐节、帐篷节等夜游促消费活动。借助现代声光电科技,提升如意湖、苍溪水幕广场等音乐喷泉表现形式,展现美丽广元夜景。利用嘉陵江、两湖资源,开发一批水上夜游夜览项目和丰富多彩的娱乐表演节目,推动水岸联动发展,建设沿江沿河夜经济长廊。
4.夜娱演绎。鼓励引进时尚酒吧、量贩KTV、电玩城等行业龙头企业,丰富玩乐内容。开发脱口秀、相声、话剧、音乐剧、儿童剧等表演节目,鼓励民谣弹唱、轻音乐等场馆发展,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新空间。培育和孵化音乐娱乐IP项目,打造音乐荷花节、城市电音节等,举办演唱会、动漫嘉年华,丰富游客及市民夜间出行体验。鼓励影院推出深夜首映、午夜半价等促销活动。依托重点商圈,通过多品类聚合、酒文化发掘,打造音乐酒吧一条街。
5.夜赏文创。利用图书馆、书吧、高校阅览室,开展夜间文化、科普、双创培训路演、青年读书会等知识提升活动,增添夜生活文化。探索举办“青年夜校”,开设硬笔书法、演讲、舞蹈、化妆、瑜伽健身等课程,提升城市活力。鼓励文艺工作者、民间艺人、演艺团体走上街头,在城市广场等户外活动公共空间开展演艺活动,丰富游客和市民夜生活。招引建设天文科普教育馆,开发夜间观星望月等活动。
6.夜赛活力。发挥各类体育馆作用,推动夜间体育消费政策、机制、模式和产品创新,举办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夜跑、轮滑、广场舞等各类大众体育赛事和电子竞技活动。依托湿地公园步行道、骑游道,推广夜间慢行运动。做好休闲运动公园、社区运动中心、健身房、体育场馆等场所延时开放工作,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区运动场所夜间免费对公众开放,推广全民健身体育运动,促进夜间体育经济发展。
(二)打造地标性夜生活示范区
1.建设利州夜间经济先行区。分层分级发展,健全完善“商圈+街区+巷坊”夜间经济体系布局。丰富万达、图腾、金橄榄三大商圈业态,引入潮玩、文创等业态,开展传统文化体验、啤酒音乐季等系列活动,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开工建设南河商业综合体。支持花都步行街、领地悦街等商业街区围绕特色小吃、休闲餐饮招商,2025年5月建成“武曌天街”和文津路小吃夜市,提质“烟火利州十二坊”。策划举办各类夜间时尚演出、时尚商品展会、小商品夜市等,丰富夜间消费供给。?优化城市交通路网,2025年完成东坝、南河等片区13条市政人行道海绵化提升改造,实施建设路至081道口(环城北路)、兴安路提升改造。提升改造凤凰楼、东山印象片区等建筑风貌,建设明月路、豪泰棚户区口袋公园,实施照明灯光节能和智慧化改造,打造流光溢彩“夜利州”。
2.提档苍溪夜间经济集聚区。以一品天下步行街为核心,提质升级电影院、美好广场、玄武广场、梨花夜市等消费场景,打造一江两岸的临江特色夜食带,规划夜游精品线,引入文创市集、露天电影、民俗表演、亲子研学等系列夜间主题,开展“文化+旅游+酒店”“品美食+观民俗+住民宿”等多行业联动,拉长消费链条,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4.培育剑阁“夜剑门”品牌。提档剑门豆腐宴、剑阁麻辣串等特色餐饮,激活夜间餐饮消费。优化调整天赐温泉美食、佳源广场等街区商业业态,配套完善灯光、交通等设施,拓展夜间消费场景。加快推进剑门关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大蜀道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消费场景。打造集文化创意工坊、特色购物商店、沉浸式娱乐、非遗集市等多业态融合的大蜀道三国不夜城文商旅特色街区。
(三)支持跨界融合发展
2.首发夜经济。引导市外知名品牌企业在我市开首店、推新品、发布新技术。以蜀道文化、三国文化为创作背景,研究打造沉浸式唐汉文化夜间主题餐秀。以剑门关、昭化古城为载体,吸引和鼓励优秀院线影片在我市举办夜间开机式、首映式。挖掘百草园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赋能“女皇故里彩灯会”。
3.低空夜经济。深度探索“科技+文旅”融合,以体验式、娱乐式、互动式的夜间玩乐产品,激活夜间消费。学习浏阳河烟花秀模式,探索无人机与可挂载冷烟花灯笼、撒花机、烟雾器配合,驱动夜间消费场景多元化与智能化升级。创新开发雪花秀、灯笼秀、灯光秀、气球雨等活动,吸引人气商气。通过城市高层建筑观景台、大型摩天轮等高处景观项目,创新空中夜游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市现代商业贸易产业专班或分管商务部门市领导牵头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夜间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支持服务业发展有关目标绩效考核。各县区、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细化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推进区域夜间经济集聚区和项目的规划、招商、建设、服务和管理,集中力量破解难点重点问题。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调度,形成推进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设施配套。补齐夜间经济集聚区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餐饮油烟处理、移动公厕、垃圾分类处理等服务功能短板,提升保障水平。鼓励改造夜景工程,建设有特色、有亮点的灯光造景,做好街景打造、装饰照明、标识指引等工作,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在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期间按需加密夜间消费集聚区所在路段公交、出租车,延迟夜间运营时间。
(三)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分类指导、优化服务、精准施策,营造高品质城市夜间消费环境。加强对夜间商业活动策划、食品安全、治安、卫生、消防等监督管理,督促商家和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合法、规范、文明经营。开展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应急、消防、治安管理和风险防控,确保夜间消费环境安全有序。
(四)落实政策扶持。统筹商务、建设、文旅、就业等专项资金和资源,积极申报创建“不夜天府”夜经济集聚区、“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扶持夜间经济发展。本着适度放宽的原则,简化各类审批流程,允许沿街商户利用街面开展形象展示推广活动。规范夜市收费管理,降低夜间营业成本,减轻商户负担,合理设置停车区域,增设夜间临时停车位。支持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加大对夜间经济商业主体和项目的投资。
(五)加大宣传引导。编制《广元夜间消费指南》,发布广元必吃、必逛、必住、必玩榜等宣传产品,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消费资讯。加大与省内生活服务、电商、旅游线上平台的合作,以“用户体验+视频分享”等形式发展文商体旅“直播+”新模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利用抖音、微信视频号以及网络红人、流量主播等做个性化展示,打造网红打卡点,吸引游客体验“夜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