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广元公安援甘服务队速过“三关”服务基层公安工作取得“三大”成效

发布机构: 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 2008-07-16 字体: [ ]
  广元公安援甘服务队自4月20日到达石渠县以来,30名队员克服困难,挑战极限,听从指挥,履职尽责,迅速投入到维护当地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秩序工作中,以良好的形象和过硬的作风得到了省州工作组和当地党委政府、公安机关以及辖区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迅速适应“高原反应关”。石渠县平均海拔4200米,这个被称之为“太阳部落”的四川西部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地理位置最偏远、经济基础最薄弱、气候最寒冷、离省城最远,素有“高、大、边、远、穷、老”六最之称,年平均气温在-1.6°C,极端最低气温在-45°C以下的一个县,气候异常恶劣,空气稀薄,含氧量低,一年只有冬春两季,太阳照射紫外线特别强烈,生活物质资料匮乏,被称之为“生命禁区”。援甘队员在到达石渠县的当晚,就出现了高原反应,普遍头痛胸闷、彻夜失眠、鼻孔出血、嘴皮干裂,接连来的几天,有的队员强烈感到呼吸困难,心跳加剧,有的队员甚至病倒住进医院,但队员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以极大的毅力,极顽强的作风努力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队员们互相关心,互相呵护,互相鼓励,共渡难关。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作用,耐心细致做好队员思想工作。经过短暂一天时间的休整,所有队员便带着疲惫的身躯,按照县公安局的部署奔赴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其中有27名队员分配到了地域辽阔偏远、条件异常艰苦的牧区派出所和治安卡点。通过近10天的调整,队员们的身体得到了最快时间的恢复和适应。
    迅速适应“语言障碍关”。石渠县人口95%以上是藏族,是典型的藏区,援甘队员在这里要开展工作和生活,首要的任务是要过“语言关”,学习掌握好藏语。在日常工作中,队员们在当地民警的帮助下,尽快学习熟悉藏语日常用语,特别是一些公安业务用语,有的队员为了将这些藏语记住,就将藏语写在笔记本上,藏汉对照,随时拿出笔记本,一字一句的反复练习,反复背诵,直到熟记。在业余生活中,援甘队员采取向当地干部职工学,向牧区群众学,相互对话,互相抽考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日常生活用语,不耻下问,克服了语言沟通等方面的障碍,为更好的推动业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迅速适应“执法环境关”。由于地域上的差异,援甘队员在工作初期,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与当地存在着一些差别,通过短时间的沟通交流磨合,援甘队员和当地民警现已建立了深厚的工作友谊,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分配到派出所的队员在当地所领导的带领下,走草原、进帐篷、入寺庙,开展进户入寺调查,熟悉辖区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这里,队员们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庆天,维稳处突工作异常繁重,抓好基础工作任务艰巨。队员们与当地民警相互学习,互相请教,援甘队员主动了解熟悉全县社会治安状况和稳定工作形势,提出工作建议和工作措施,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并学习了解藏区工作方式方法,所有队员以实际行动和扎实作风迅速融入到了石渠公安大家庭,适应了工作环境,熟悉了工作方法。
    援甘队员在短时间内适应了高原反应,克服了语言沟通障碍,融入到了当地公安工作中,服务基层公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夯实。石渠县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经济基础脆弱,一定程度制约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发展。援甘队员主动将内地三基工程建设、执法办案、内务管理、教育训练、网络通讯技术等较为先进的工作模式和理念带到这里,并通过网上传输内地工作表格、工作流程等软件资料,逐步对石渠的基层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完善,同时通过帮助建立完善良好的工作机制,使当地公安工作在今后能够得到良性可持续发展。在三大警务建设上,队员们推广了广元暂住人口旅店式管理经验和可防性案件倒查责任机制建设等做法。在执法办案过程中,队员们将内地的执法执勤工作规范、执法质量考核等好的做法介绍到这里,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内务管理上,完善了社区警务公开栏,在基层派出所建立完善了一日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及其它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内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在教育训练中,将“岗位法律法规一口清”等活动予以介绍,使这里的“三大主题”活动在内容上得到充实。在网络通讯保障上,队员在县局通讯人才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全力维护公安三级网畅通,开通了公安VIP语音专网电话,确保了公安电视电话会议正常运行。通过援甘队员的努力,石渠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夯实和加强。
    维稳工作得到加强。石渠县寺庙多、僧尼多、非法出入境人员多、不稳定因素多,是藏区维稳反分的重点地区和轴心地带。援甘队员肩负着维护藏区社会政治稳定的艰巨任务,全体队员以高昂的士气、顽强的作风全力投入到维护辖区政治稳定工作中。一是认真守住治安卡点。“3.14”以后,在辖区重要路口,进出县的交通要道设置了5个治安检查卡点,其中4个是由援甘队负责。值守治安卡点的队员24小时吃住在卡点的帐篷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