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利州区跨村连片描绘新村

发布机构: 利州区政府 发布时间: 2010-05-25 字体: [ ]

   “山上山下公路四通八达,沿河两岸农房美丽如画。产业发展犹如芝麻开花,乡风文明处处和谐融洽。农家小院连通光纤电话,清洁村庄蕴藏小康人家……”5月23日,利州区工农镇亮垭村支书赵合兴用一首“打油诗”,说出了他眼中小岩村的变化。

    小岩村的变化是利州区跨村连片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一个缩影。自去年成功打造贫困山村千佛新村后,利州区立足20公里核桃长廊,打造幅员66平方公里的新村示范带。涉及千佛、小岩、亮垭、枫香、学地、三棵6村1664户6073 人,而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占总农户和总人口的54%和56%。

 “千佛模式”建新村

    “快请坐哟!”5月23日,工农镇千佛村村民何继红正忙着招呼客人,他的农家乐“桃源人家”,自去年底开张以来,每天客人络绎不绝。

    火爆的生意得益于千佛新村的成功打造。2007年,利州区投入450万元,社会捐赠500万元,群众自主投入700万元打造千佛新村。去年村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

    如今,昔日“山高无柴,沟大无水”的千佛村破茧成蝶,靓丽转身,并创造了新村建设的“千佛模式”,即在新村建设与千佛崖景区建设结合、与灾后重建结合、与万亩核桃基地建设结合。

    在千佛新村的带动下,去年12月,小岩生态小康示范新村建设完工;去年3月,启动了枫香村和学地村扶贫新村建设;去年底,千佛——学地全长20公里的水泥路全线贯通……至此,川北贫困村整体连片新村示范带雏形初具。

 开辟产业发展新路

    “采用龙头企业+专合社+农户的形式,村民以核桃树入股,专合社统一经营管理,村民按股分红。”“要因地制宜,采取‘林粮’、‘林菜’、‘林药’等多种套种模式,‘长短结合’提高土地收益。”……5月24日傍晚,小岩村村委会会议室里讨论异常激烈。千佛、小岩、亮垭等6个村的支书村长与区农业、林业、畜牧等涉农部门的负责人汇聚一堂开“处方会”,为新村核桃产业“把脉门诊”。

    在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中,利州区整合以工代赈及农、林、水、牧等方面的基础建设项目,集中打捆投向示范片及优势产业,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同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联结利益共同体,按照 “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目前,工农镇新村示范片新栽核桃6500余亩,管护6000亩。引进业主3家,公司1家,初步形成核桃种植、生猪养殖和生态乡村旅游三大产业。

   “今年我镇核桃种植面积将达到14000亩以上,农民人均拥有优质核桃种植面积1.5亩以上,5年后,核桃产业人均可创造纯收入3000元以上。”工农镇党委副书记白刚充满信心。绘出连片新村图

    “从山下到山上,建好一个提升一个,沿着20公里核桃长廊,梯次推进。”工农镇党委书记李绍兵告诉记者,该镇正按照规划,将千佛新村建成“广元城市后花园”、小岩新村建成“山水园林村庄”,而亮垭重点新村和枫香、学地扶贫新村则建成“高山上的后花园”。希望通过2至3年努力,使贫困村新村建设示范带实现“生活宽裕、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截至目前,利州区用于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资金750余万元,占总投入28%,群众自筹投入1206万元,占总投资的45%,业主和其它投入723万元,占总投资的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