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灾后重建 建设美好新家园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发布时间: 2010-05-28 12:00 字体: [ ]

广元新闻网记者   桂兰

    日历从2008年翻到2010年。

    曾经的废墟上,一个个新家园如雨后春笋,一座座新学校书声琅琅,一排排新厂房机器轰鸣……
广元,处处生机盎然。

从数据中看巨变

    以资源转化为突破口,全力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累计开工项目6225个,开工率98.7%;完工项目4116个,完工率65.26%,完成投资842.63亿元,占计划投资的68.98%。开工率和完工率居全省6个重灾市州第1位,完成投资比例居第4位。

   援建不松劲,大爱见真情。截至目前,全市确定对口援建项目744个、援建资金86.169亿元,已完工项目560个,在建项目184个,累计完成总投资67.42亿元。

    建市25年来,广元经济保持较强走势,今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7.9%,再创建市以来新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9.5%,增幅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6%。全市呈现出重建全面加快、经济止滑提速、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干群感恩奋进的良好局面。

住房重建   创造“广元经验”

    优先加快城乡住房重建。4436户农村特困户住房重建于去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创造出贫困村灾后重建“广元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在地震灾区全面推广;农房重建已于去年底前基本完成,19.6万户农房重建户搬入新居;城镇住房重建开工98.96%、竣工76.37%。

    着力重建公共服务设施。3332个公共服务项目开工率96.58%、完工率51.25%,公共服务功能比震前规划提前10年以上。截至目前,全市教育系统共开工学校及校点596所,基本完成恢复重建项目学校526所,在建学校70所。全市卫生系统已开工项目738个,竣工663个。

基础设施重建   有序推进

    强力推进基础设施恢复重建。167个基础设施项目开工率94.35%,完工率53.11%,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重建有序推进。101个城镇体系项目开工率75.94%、完工率5.26%,青川县城和重点城镇重建全面加快;抢抓重大机遇,加快交通枢纽建设。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广元港建设全面启动,千佛崖隧道竣工通车,广元机场成功复航并先后开通至北京、杭州两条航线。广巴、广陕、广甘、广南四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广巴高速公路元坝至普济段和广陕高速公路陵江至瓷窑铺段建成通车。兰渝铁路广元段加快建设,广巴铁路扩能及电气化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全市交通项目(农村公路未计算项目个数)已开工建设93个,完工87个,累计完成投资93.1亿元。

产业重建  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推动重点产业发展,灾区产业布局逐步优化,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目前,全市2354个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项目开工率97.11%、完工率86.76%。

    加快农业恢复重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助农增收、致富还贷”行动,切实抓好农村扶贫开发,农业恢复面达100%。

    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打造资源转化载体,川浙合作产业园、川黑合作产业园、塔山湾军民结合产业园、医药工业园以及各县区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初具规模;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按“一区四园”完成规划,开始启动建设;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落户我市。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工工业项目433个、竣工312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7位,同比上升12位。

    以旅游、商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恢复。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民生性、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工商贸物流项目141个,完工106个。剑门关、千佛崖等旅游景区建设取得突破,全市旅游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2.62%和44.26%。

低碳重建    突出四大重点领域

    率先在地震灾区提出“科学重建、低碳重建”理念。我市突出在“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加强碳市场交易”四大重点领域实现低碳重建,着力发展天然气综合利用、机械电子、清洁能源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低碳化。大力发展天然气、水电、沼气等清洁能源,投资10亿元的“气化广元”项目开工建设。震后引进的44家投资过亿的企业都符合低碳经济要求。成功举办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中国·广元)国际论坛,形成了《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国际论坛广元共识》。“低碳中国论坛”首届年会上,我市成功入选“低碳中国贡献城市”。

科学重建   经验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