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市医改办到神木县考察学习“全民免费医疗”

发布机构: 市卫生局 发布时间: 2010-07-26 字体: [ ]

 

  7月7日,市卫生局康全德局长率相关人员赴神木县就“全面免费医疗”进行了为期1天的考察学习。

2009年3月1日,神木县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民免费医疗”,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国家卫生部和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医改的争议和讨论。

神木县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9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7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59位,西部第五位,陕西省第一位。

全民免费医疗对象为全县干部职工和城乡居民。具体包括县属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县属国有企业、社会团体、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中神木籍户口的职工,神木籍户口的城乡居民;未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不予享受免费医疗。神木县先后将神木县人民医院等7所医院列为县级定点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等5所医院为省级定点医院,北京的6所知名医院也被列入定点医院的名单。2009年神木县共计使用全民免费医疗资金1.7485亿元,其中门诊报销费用5925万元,住院报销费用1.12亿元,慢性病门诊治疗报销费用360万元。县财政拨付1.5179亿元。

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神木县成立了“康复工作委员会”,统一指导协调全民免费医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负责免费医疗工作的总体协调和组织落实及相关政策制度的贯彻实施等。

二是充分调研论证。从2008年开始,县康复办开展了为期一年零三个月的调研论证、技术评估、经费测算。

三是严格全民免费医疗基金的筹集管理。全民免费医疗的资金来源主要由县医保办收缴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县合疗办收缴的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县财政拨付的资金组成。全民免费医疗基金由县财政局社保科设立专户管理,专款专用,采用“政府筹钱不管钱、财政管钱不用钱、经办机构用钱不见钱”的封闭式运行模式。具体由医保办和合疗办根据全民免费医疗支出需要报康复办审定后,财政局社保科予以及时拨付。

四是健全相关制度。先后制定了《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草案)、《全民免费医疗操作规程》、《单病种定额付费暂行管理办法》、《慢性病门诊治疗限额报销暂行规定》、《定点医疗机构评审办法》等。

费用控制制度。一是对参保城乡居民每人每年设立100元的门诊医疗卡,资金可以自由使用;对住院病人实行住院起付线和封顶线办法,即乡级定点医院起付线为200元/人次,县级定点医院400元/人次,县外定点医院治疗的起付线为3000元,报销比例为70%。在外务工、异地居住人员在境外二级以下医院住院治疗的,经批准后比照县内医院执行。二是实行30个单病种定额付费管理和23种慢性病门诊全年限额报销制度。三是确定了人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日均住院费用、药费比例、自费药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等考核指标,对超标者予以处罚。四是每人每年报销封顶为30万元。

费用结算制度。参保患者入院办理相关登记审核手续后,自行垫付医药费,出院时由各定点医疗机构当天进行核算报销。县康复办选派素质高、业务强的人员进驻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指导和监督。

运行统计分析制度。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掌握每天的运行数据,及时分析。同时可实时监控各医院的运行情况。

五是强化运行监督。一是各定点医院制定内部管理措施,从源头上加强监管,从参保患者身份确定、是否需要住院到住院治疗、出院报销等各个环节,制定严密的管理措施。二是医保办、合疗办组织人员定期开展“三合理”检查和外出调查。三是卫生局、康复办每天收集相关数据并按月统计分析,组织专家每季度对各定点医院进行一次量化考核评比,按名次排序,对每一项考核指标在后三位者予以处罚。情节严重者取消定点资格。四是成立了“全民免费医疗监察大队”,由监察局牵头负责日常监管工作。五是严格实行“筹钱不管钱、管钱不用钱、用钱不见钱”的封闭运行模式,落实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