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浙江省援建青川的547个项目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累计完成实物工作量近80亿元,占3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4%;累计完成项目投资76.45亿元,占规划投资的95.4%。
一是漂亮民居拔地而起。2008年8月,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在青川开始实施 “661工程”,即由浙江省投入6亿元帮助6万户青川灾区群房建设与维修,并派出100名建房技术人员赴青川,就地指导、帮助青川群众建房。通过浙江援建队伍和青川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09年末,青川县6.3万户特色鲜明、风貌统一、新颖别致的农房拔地而起,农村受灾群众“住新房、过新年”目标如期实现。紧随农房重建,浙江省帮助青川加快推进城乡集镇重建,发动群众推行统规联建、自建模式,自主建房。通过实施城镇居民安居工程,在全县8个重点镇援建安居房、廉租房4273套,使14000多名城镇居民提早住进了新居。目前青川1.66万户城镇住房加快建设,农村集镇居民已基本入住,县城居民明年5月12日前可全面入住。
二是中小学校设施齐备。两年来,浙江省投资15亿元,援建青川49所中小学校。从2008年11月各项目学校开工建设以来,援建者们克服了运输不便、自然环境恶劣等诸多困难,援建了一所又一所精品学校,教学行政综合楼、住宿楼、食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各类设施齐备、功能齐全,其中13所浙援学校获得四川省优质工程最高奖“天府杯”。
三是产业恢复助民增收。 浙江省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全力帮助青川产业恢复发展,推进“五带五园”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快速壮大茶叶、核桃、畜牧、水产、山珍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两年来,浙江投入1亿多元,实施产业援建项目104个,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基地5万余亩。仅农村特色产业一项,青川年可增收6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