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国土资源局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管理独有、独特的调控作用,利用资源紧缺、资源市场的倒逼机制,有保有压,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效对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一是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红线。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任务和责任分解到各级政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建立了县区、乡镇、村、组和农户基本农田保护的五级责任体系。将开发整理和灾毁耕地复垦的新增耕地、可调园地等纳入耕地保护范围,确保2011年省上确定我市的耕地保护目标33.92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持在27.55万公顷目标任务的完成。力争耕地保有量三年内达到超目标任务的10%。二是严格依法行政,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加强动态巡查,完善土地、矿产资源利用的执法监管机制,形成防范在先、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执法监察工作格局。强化现代科技手段在执法监管工作中的应用,加快建立和应用“批、供、用、补、查”统一信息平台,形成与卫片执法检查、动态巡查紧密衔接的综合监管平台,强化执法监管手段。三是加快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按照“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在今年最后几月争取再申报立项一批土地整理项目,明年加快推进实施,逐步形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每年规划一批、申报一批、立项一批、实施一批”的格局,解决好耕地减少和占补平衡缺口等问题。同时积极争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充分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将农村零散建设用地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成耕地后,同等面积调剂到城镇作为新增建设用地使用,通过土地在空间上的移位和用途上的转换,最终在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对流。四是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优势,建设好“温泉之乡”。一方面围绕全市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切实贯彻资源转化战略,加强了重点建设项目资源配置工作,及时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配置了地方建材资源,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发挥“温泉之乡”的资源优势,发展温泉产业。加强地热地质基础工作,编制地热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规范地热勘查与开发行为扩大地热开发利用领域,逐步建立地热产业化体系,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拓宽地热开发利用领域,提高开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