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辅导服务制度。通过召开政策辅导会,对新购进固定资产的企业逐户开展纳税辅导等形式,帮助纳税人准确把握固定资产抵扣范围,正确设置账簿和相关会计科目,引导企业按照规定进行申报抵扣,规避税收风险。
二是建立实地查验制度。对重大设备投资项目,以及与建筑物、构筑物和地面附着物划分较为困难的机器设备等,深入企业实地进行查验,并与购货合同、发票、入库凭证等进行核对,验明生产厂家、产品规格、型号,查明实际用途。
三是建立监控分析制度。强化后续跟踪管理,密切监控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发生非正常损失、报废和转让等情况,从发票、资金及实物等方面开展相关性逻辑审核,严防税收流失。同时,深化抵扣分析,定期对固定资产抵扣情况开展调查分析,摸清固定资产抵扣变动情况和原因,为税源分析预测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