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广元市农业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第5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发布机构: 市农业局 发布时间: 2015-09-15 字体: [ ]

     

广农函〔2015183

陈太华委员:

您在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以鱼养水 形成保护亭子口水面生态的长效机制》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大水面水产生态发展的关心和建议。对于您的提案,我局高度重视,召集相关科室开展专题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于200911月正式开工,20101月实现大江截流,2013618下闸蓄水。亭子口水库为河道型水体,洄水长度150千米,可利用水面16.97万亩(458米水位),相应库容34.68亿立方米。如此大的水面和水体,既为渔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又为亭子口库区水面长效生态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随着大水面水库禁止施肥养鱼和整治网箱养鱼以来,为充分发挥大水面的综合效益,助农增收,同时为进一步保护水域环境,促进渔水和谐发展,利用渔业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事例在省内外不胜枚举。以渔养水、以水养鱼,把大水面渔业发展成为保水渔业是我省渔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科学证明,大水面中投放滤食性鱼类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根据《农业部鱼产力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水库中1公斤鲢鱼可消耗水中浮游植物30—40公斤。浮游植物依靠光合作用相应消耗水中氮、磷、钾等无机成分维持自身需要,每公斤消耗氮磷钾等0.01公斤,可推得每公斤鱼可以消耗水中氮磷钾等达0.3—0.4公斤,说明通过在水库中采取投放鱼类的方式可以将水库中的富营养物质有效转化成幼稚的鱼肉蛋白,在获得效益的同时,达到降低富营养化物质含量、净化水质的目的。

《〈亭子口渔业发展规划〉(2013—2022年)》目前正在审定中,生态渔业的发展是亭子口大水面利用的一个必然趋势。一是科学规划、有序发展。以水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积极实施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严格管理、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有序进入;二是增养殖并举。推行生态养殖,以适度投放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为主,合理搭配杂食性鱼类,通过摄食水中浮游生物,既净化了水质,又使老百姓获得收益;同时在适宜水域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保护库区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环境;三是加强水库水质的动态监测。特别是加强对亭子口库区生态养殖区水质的跟踪监测,做好预报预警。四是加强渔政管理。对库区鱼类养殖生产管理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严禁化肥、净水剂及其他国家禁止使用的水产投入品,确保库区水质安全,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五是加强监督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对渔业资源补偿措施的落实。从2014年起,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库区共实现人工增殖放流各类鱼苗80万尾,亭子口水利枢纽鱼类增殖站也将于今年8月进行招标施工建设。

感谢您对我市大水面利用和水产发展、水域环境保护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并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此回复如有异议请与我局联系。

联 系 人:市农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 王仁泉

联系电话:3260460

广元市农业局

  2015812

 

广元市农业局办公室                     201581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