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广元市农业局关于市人大六届六次会议第2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发布机构: 市农业局 发布时间: 2015-09-15 字体: [ ]

广农函〔2015152

钟义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控制和稳定我市蔬菜价格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我市按照“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菜篮子”民生工程建设,大力打造“广元高山露地蔬菜”品牌,增加供应总量,提升产品质量,市委、市政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大“菜篮子”工程建设政策扶持力度。2009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并纳入每年的民生项目给予支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元市城市调节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的通知》(广府办发〔201261号)、《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市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广府办函〔2012181号)、《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元市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广府办发〔201264号)。市农业局制定了《广元市农业局关于贯彻<加快推进市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广农菜〔20123号),确保了“菜篮子”工程工作的有序推进。2015年,全市新建城市调节蔬菜基地3850亩。其中,利州区新建1400亩、昭化区1250亩、朝天区1200亩,全市城市调节蔬菜基地总体生产能力将达到27000亩,年可实现产量10.5万吨。同时,市委、市政府将“菜篮子”工程纳入全市“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全市将继续加大已建城市调节蔬菜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三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力度,加大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蔬菜农业政策性保险,确保城市调节蔬菜基地面积稳定。

二、加大“菜篮子”工程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整合农田、水利、新村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规范使用市级价格调节基金和“菜篮子”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资金,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建立起“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主体、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累计投入3200余万元,用于城市调节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完善机耕道路、排灌渠系、地盖堡坎、土地整理、地力培肥等现代农业标准园基础设施配套、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建立便民直销店、实施农超农企农校对接,进一步提升巩固已建基地的生产服务能力。

三、加大“菜篮子”工程技术培训力度。一是加大基地的技术指导和咨询力度,实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的技术推广应用模式,促进了蔬菜单产提高、蔬菜品质提升和产品转化增值。二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与省农科院开展院地合作在朝天区建立了全省首个高山蔬菜生产试验站,先后引进了名优新品种30余个,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茄子嫁接技术、辣椒避雨栽培技术、甘蓝根肿瘤病防治技术等新技术和蔬菜轮作、果蔬套作等多种种植模式。三是先后组织蔬菜系统技术骨干参加菜博会或赴蔬菜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考察学习。

四、加大“菜篮子”工程质量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完善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在生产过程中,以合作社为纽带,严格按照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实行“六统一”经营。城市调节蔬菜基地产品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交叉检测中抽检合格率实现100%,稳居全省前列。

五、加大“菜篮子”工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积极吸引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参与城市调节蔬菜基地建设,采取“六统一”管理模式,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实行产业化经营。一是争取市场摊位。与市级相关部门协调,在南河农产品交易中心争取6个直销摊位,解决基地内企业、专业合作社、业主大户蔬菜产品进入市城区难的问题。二是完善冷链物流。依托平溪蔬菜专业合作社,政府投入资金400万元,新建6000平方米气调库,初步建立蔬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三是加强品牌建设。统一各地方品牌,已成功注册“广元高山露地蔬菜”品牌,利用展销推介会、网络媒体等平台进行大力宣传。

联 系 人:市农业局经作科科长  李永隆

联系电话:3264930

                       广元市农业局

                     2015年812

广元市农业局办公室                     201581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