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广元市农业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16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机构: 市农业局 发布时间: 2017-08-30 字体: [ ]


 



贾锡平委员:

您在市政协第七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强力推进产业扶贫的建议》(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160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大力培育致富主导产业”的建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致富主导产业培育,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形成了“广元七绝”和剑门关土鸡、高山露地蔬菜、广元两湖生态有机鱼“7+3”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各地紧扣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大力推动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开展扶贫产业规划“回头看”,全面完善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规划,贫困村、贫困户扶贫产业发展更精准。始终坚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村特色产业示范园、户办产业小庭园“三园”发展作为产业扶贫的载体,通过“三园”联建、联产、联利,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有力构建起了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项目、户有增收门路的产业扶贫支撑体系,为实现广元整体连片贫困到全面同步小康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关于“大力培育扶贫带动主体”的建议

(一)大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始终坚持大力引进与加快培育并重,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落地、链式发展,积极招引在外成功人士,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领域,构建形成每个贫困村有1个企业带动、1个合作社组织、1个家庭农场示范、所有贫困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引进培育了华朴、米仓山、川珍等313家龙头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合作社3528个、家庭农场2864家,其中贫困村建合作社891个、家庭农场1049家。

(二)增强主体带动示范能力。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人员培训,培养一批善管理、会经营、懂技术、讲奉献的管理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面达到80%以上。

(三)加强贫困村技术人才培训。依托“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建设”和产业扶贫培训等项目,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驻村农技员、贫困村两委负责人培训。实现每个贫困村培养1名农业技术骨干,1名新型职业农民,3户以上科技示范户的目标,确保每个贫困户有1名农业实用技术明白人。

(四)推动农村电商加快发展。积极建立培育贫困村电商平台,在特色产业集聚村构建电商平台。目前,全市贫困村已建立218个电商平台,基本实现贫困村全覆盖。

三、关于“激励脱贫主体自强脱贫”的建议

(一)强化教育引导。通过驻村第一书记、帮扶队伍、驻村农技员、专家服务团等,采取走村入户、农民夜校、技术培训、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将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特别是产业扶贫相关政策宣讲到每位贫困人口中。

(二)强化政策激励。充分发挥产业扶持基金的“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有效破解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缺乏资金投入的难题,促进脱贫主体自强发展。目前,全市739个贫困村建成村特色产业示范园825个、13.48万亩,贫困村建成户办产业小庭园3.34万个、5.04万亩。

(三)强化联结带动。积极探索贫困户进入带动主体、进入园区等融入特色主导产业链的模式机制,不断提升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不断地激发了贫困群众主动干事创业,实现自强脱贫奔小康。

四、关于“强化农民利益链接促增收”的建议

我们将进一步坚持以产权为核心、产业为纽带、股份合作为重点创新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模式,构建双方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助农增收。推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贫困户”、“大园区 +小业主+贫困户”等模式,积极引导贫困户将承包土地、林地、政策性扶贫资金,入股新型经营主体或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托管、寄养、“借+还”、二次返利等利益联结方式,实现增产增收。凡是贫困村建立起来的农民合作社,要实现带动贫困户全覆盖;凡财政性资金入股分红和财政性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要向贫困户倾斜;凡财政扶贫资金形成的股权收益权,要全部量化给精准识别的贫困户。针对土地入股分红、股权量化分红等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分红机制,确保贫困户利益落实、分红有保障。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期望您一如既往地监督、支持我们的工作,如有其它建议和意见,请直接与我们联系。



 广元市农业局

                           2017年8月23


(联系人:市农业局产业科  朱山川  联系电话: 18508393932 )

 

抄送:市政协提案法制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