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广元市农业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第62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机构: 市农业局 发布时间: 2017-08-30 字体: [ ]




九三学社广元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广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第62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明显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和市委有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一主一园三突破”的工作思路和六大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和精准脱贫取向,着力补齐农业和农村发展短板,加快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农业产业加快发展。以“三园”联动为载体,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基地。全市已建成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85个、村特色产业示范园1439个、户办产业小庭园16.6万个,通过“三园”联动发展,带动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基地410万亩,农业产业为农民人均新增收入突破600元。二是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29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3个、165.6万亩,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和四川名牌45个。坚持坐地营销与“走出去”、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不断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合作,扩大“广元七绝”和剑门关土鸡、广元高山露地蔬菜、两湖生态有机鱼“7+3”区域品牌影响力,广元特色农产品远销74个国家和地区。三是特色农产品加工水平加快提升。特色农产品冷藏、烘干等初加工能力突破61.5万吨,大力培育精深加工“旗舰”企业,做大做强川珍、申达、米苍山、华朴等国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建成中国食品工业发展重点园区3个,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实现310亿元,全市60%以上的农户进入农产品加工链。四是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势头强劲。大力发展康养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中国美丽田园和最美休闲乡村5个,中国农业公园1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3个。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000余万人次,收入56亿元。建成京东广元馆、七绝商城、海岭山珍等一批示范电商,网上交易额年实现21亿元。五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形成。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256家,建设社会化服务超市294家,全市土地规模经营比率达到40%以上。大力构建“经营主体+园区(基地)+农户”利益链,带动广大农户分享园区发展红利,助推3.5万户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全市在推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农业发展基础薄弱,主体带动融合发展能力总体较弱,发展机制活力不强,新型业态发展滞后等问题。结合你委所提建议,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绿色发展,着力调结构、育主体、活业态、创品牌、促改革、增效益,推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一)完善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规划先行,优先编制完成苍溪猕猴桃、剑门关土鸡、道地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规划,统筹搞好优质粮油、肉牛羊、“两湖”有机鱼、高山露地蔬菜、富锌富硒茶叶发展规划,实现特色产业区域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优质水稻、双低油菜、饲用玉米、花生和小杂粮,突出发展红心猕猴桃、黄茶产业。稳定生猪产业,优先发展剑门关土鸡,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主攻优质道地中药材品种,重点发展高山露地蔬菜、生食蔬菜及加工外销出口型蔬菜。着力建设北部山区冷水鱼产业带和“四湖”(白龙、亭子、升钟、柏林湖)有机鱼养殖。优化品种结构,加快红心猕猴桃、茶叶、中药材、土鸡、肉牛羊等优质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力度,选育一批具有独特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促进农畜水产品种升级换代。

(二)“三园”联动,构建融合载体。以产业为纽带,统筹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村特色产业示范园、户办产业小庭园,推进产业、科技、品牌、项目等要素向“三园”集聚。坚持“一园一业”、“多园一业”发展模式和“三园”建设标准,实现特色产业点状发展、带状形成,块状覆盖。坚持“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建现代农业园区,“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合社+农户”建村特色产业示范园,农户自主建户办产业小庭园,形成“三园联动”。到2020年,建成100个现代农业园区100万亩,村特色产业示范园200020万亩,户办产业小庭园30万个30万亩。

(三)培育新业态,全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种养循环,示范推广猪沼果、鸡沼菜、畜沼饲等循环农业模式,年示范推广面积6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业,建设农产品筛选分级、烘干贮藏、保鲜冷藏、包装储运、冷链物流等设施,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重点实施全市休闲农业发展“7211”工程,扩大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农耕文化等旅游产品供给。支持发展代耕代种、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智慧农业、农田艺术景观等创意农业。着力构建产销体系,培育建立“专业交易市场+超市+品牌专卖店”的经营体系。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积极创新销售模式,开展“定制农业”示范建设,推广“私人定制”、“农场直送”、“原产地直购”等新兴农业生产模式,构建优质农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家庭等直供直销渠道。

(四)做响做优品牌,引领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实施对“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的奖补政策,持续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认定,全市“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累计达到437个,全市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00万亩。整合提升我市已有农业品牌,包装打造涵盖我市所有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市级公用品牌,加快构建“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品牌体系,集中力量打造50个企业知名自主品牌。继续加大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在央视、人民网等国家权威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组织农产品产销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农交会”、“农博会”,积极构建大城市、大超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销、品一体化平台,切实提高广元农产品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五)培育经营主体,强化产业融合带动能力。着力引进培育一批集精深加工和市场销售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每项优势特色产业都有至少一个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带动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农民企业家、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等到农村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到2020年,扶持培育家庭农场6000个,农民合作社4000个。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推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户”和土地入股分红、股权量化分红等模式,把广大农户带进产业发展,多环节分享发展收益。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培训一批带动产业发展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发展领军人、新型经营主体业主(大户)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

(六)补齐发展短板,整体提升产业融合水平。集中开展以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农田林网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00万亩以上。加大农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快农田灌溉系统配套设施建设,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强力推进产业扶贫,确保每个贫困村建设1个特色产业示范园,1个农民合作社和1个家庭农场,每户建1个户办产业小庭园,有一个龙头企业联结帮扶,把贫困户带进产业发展,确保全市23.6万人依靠产业脱贫。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农技员驻村帮扶,巩固优化市、县、乡专家服务团(队)建设,每村至少培养1名农业技术骨干,培育3户以上科技示范户,每个贫困户有1名技术明白人。

(七)深化改革创新,增强产业融合动力。深入推进“三权分置”,巩固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管理平台。引导和鼓励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到2020年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50%以上。全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2017年起,用一年半时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对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摸清集体家底,建立健全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制度和集体收益分配制度,将农村集体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村集体成员。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将政府投入到村的财政支农资金、涉农项目资金等所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提升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带动能力。

最后,衷心感谢贵委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期望贵委一如既往地监督、支持我们的工作,如有其它建议和意见,请直接与我们联系。


广元市农业局

                             2017年8月23


(联系人:市农业局产业科长  谷永红,联系电话:15984440666






抄送:市政协提案法制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