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锡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助推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第157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意义重大。“互联网+农业”在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在国家省市“互联网+”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市在推进农业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互联网+农业”发展有序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广元市已建成川北首个光网城市,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4G网络覆盖广元城区,宽带接入能力达95%,据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6年底,我市农村光纤网络入村率达到88%,农村每百户电脑拥有量12台,农村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数169部,农村4G上网入村率48%,我市涉农电子商务企业、农业经营主体等近1000家,农产品电子交易额近4亿元。物流基础设施、物流配送网络日益完善,全市现有各类物流企业111户,快递法人企业13家,备案分支机构77家。远程监测、自动控制、精确感应、智能决策等信息技术成果已开始进入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基地。我市“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应用在全省同行业中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成效突出。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农业政务、服务、生产、管理、加工、销售”等方面。
一、“互联网+政务”:力促政务服务公开透明高效化
全市农业系统自主建设和完善了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信息网站和办公局域网络。实现一个平台建设,多种功能相融、渠道资源共享、业务系统兼容的“一网多能”应用。广元农业信息网整合种植、畜牧、农机、水产、蚕业等多个专业,设置100余个大小栏目,年度信息发布量超过5000条。链接“农业监测、农产品质量溯源”等40余个业务应用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农业政务管理与服务,增大了政务工作透明度,提高了政务效率,成为全市农业政务公开和综合服务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二、“互联网+服务”:力促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公共化
多年来,全市农业系统以网络为依托,结合微博、微信、广元农业今日头条、手机短信、APP应用、电视、报纸、广播、简报、送信息下乡、农村信息员培训、12316三农热线等多种手段,坚持开展低成本、“一加多”农业公共信息服务。2017年2月我市成立了广元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信息进村入户工作重大事项,制定有关政策、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合力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顺利实施。目前全市已有70个村建成益农信息社,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公共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断路、信息覆盖率低等问题,最大限度满足了用户信息差异性需求,农村信息服务滞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和农业部领导的指示精神,让手机成为农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增收致富的好帮手,我市于今年3月开展了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切实帮助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手机,提升了我市农业信息化水平、有力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脱贫奔康。
三、“互联网+监管”:“三入三化”力促农产品监管智慧化
2015年,我市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整合理念,自主开发了广元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提出“三入三化?智慧监管”模式,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远程适时研判、应急指挥。该模式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统一建立广覆盖的以“网格化移动监管系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资条码销售系统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查询系统”四个子系统为集成应用的监管信息大平台,将监管的各个流程、环节的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同时,通过互联网,向监管对象和公众实时推送和发布信息,在农业产地安全、农业投入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三个方面实现智慧监管。
四、“互联网+管理”:大数据平台力促土地确权流转规范化
2014年,全市坚持“立足改革确权,突出成果应用”的原则和“一图多用,多权同确,成果共享”的工作思路,以“互联网+”思维为引领,充分运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交易管理平台。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立,充分拓展航拍数据功能,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水利设施使用权、交通道路,农村房屋所有权”等多种权益信息进行采集,满足多种农村土地及资产日常登记、产权交易、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市、县区、乡镇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交易管理平台,市、县区、乡镇数据共享、分级管理。广元农村承包土地管理平台已于2016年6月上线运行。
五、“互联网+生产”:物联网力促农业生产管理智能化
近年来,全市以物联网应用为主的智慧农业呈快速发展势头,在已建设的近80个种植、养殖园区,部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普遍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视频监测系统、气象信息自动测报系统、通风、换气、温湿度控制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应用,适时感知、自动控制、远程监控、智能操作、农情预警等农业生产信息化应用取得成效。四川华朴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资源管理信息系统(ERP)为综合控制中心的物联网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成为全省首批10大物联网示范基地和农业部推介物联网应用模式之一。今年全市要建成14个现代“互联网+”农(林)示范园区。2017年6月我局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广元分公司签署了“智慧农业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持续加大对园区、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移动信息服务。2017年6月29日,全省茶产业发展助推产业扶贫会在旺苍县召开。会议现场涉及到信息化、物联网等技术支撑由移动公司实施。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曲木史哈到会并做重要讲话。曲木史哈同志肯定了旺苍县在找准市场需求,发展广元黄茶,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在茶叶基地引入信息化、物联网技术,高起点、高标准、规模化发展有机茶基地,龙头企业、专合社、种植大户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增收,龙头企业依靠科技创新,突出质量提升、市场开拓和品牌打造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
六、“互联网+销售”:本土电商+知名网店力促农产品销售提升附加值
截止2016年11月底,全市建立年销售额超千万元本土电商平台7家,涉农电子商务企业、农业经营主体等近1000家,农产品电子交易额近4亿元。涌现出海伶山珍、青川王氐蜂业、广元七绝逢集网、广供天下、京东广元馆、京东苍溪馆、淘宝青川馆和春蕾电商等一批电商领军代表。2017年4月市农业局和百度成都地区营销服务中心在广元万达嘉华酒店共同组织的“全市涉农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培训会”举行,市内涉农企业、专合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由各县区农业局分管领导、信息站(中心)负责人带队,近200人参加了免费培训。
七、下一步打算
(一)以农业信息化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推进产业链延伸融合。支持农业向后延伸和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业向农业延伸,形成上下游紧密协作的产业链。对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开展电子商务等相关费用给予补贴或者减免。
(二)以农业信息化完善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商贸带动融合。推进农村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加快建设一批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综合性加工配送中心、产地集配中心。畅通我市整合农产品北上南下跨区域渠道,大力推进大宗鲜活农产品产销区的大型批发市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建设100个优势产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在水果、蔬菜、畜禽、水产等农业主产区,培育建设一批产地田头市场,加快产地加工配送、包装仓储、预冷保鲜、检验检测、废弃物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健全农产品产销衔接体系,推广农超、农企、农社等形式的产销对接,鼓励在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开设农产品直销车,发展直供直销,带动产地农产品发展和品牌建设。
(三)以农业信息化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功能拓展融合
一是扶持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创建全国全省乡村旅游模范景区,扶持一批生态环境优、发展势头好、带动示范能力强的乡村旅游景区。建设乡村旅游网、公共信息数据库及电子商务系统,推进智慧乡村旅游。引导社会资金购买、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特色旅游村的村组干部培训工作。在具有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开展景村共建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二是建立生态康养基地。鼓励各地建设城郊森林步道、森林氧吧等示范基地,打造集森林康养、森林景观、森林科普为一体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康养基地;发展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庄园为中心的生态旅游景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网上宣传和展示,形成生态和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三是制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纳入“十三五”规划。强化政策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发展。重点支持发展一批休闲旅游业合作社。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基础服务设施。建立和完善休闲农业服务体系,重点打造“互联网+休闲农业”模式,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介活动。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带动我省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
(四)以农业信息化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推进新技术渗透融合。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生产智能化应用示范,重点在生产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的园区,开展成熟、可复制推广农业物联网生产应用示范,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普及应用。“十三五”期间,在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和畜禽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建设一批物联网示范基地,促进全市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智能管理。大力推动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鼓励各县区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二是加快推进农产品安全追溯与监管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虽走在全省前列,但监管环节还没有上升到全产业链完整追溯链条。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打破传统监管模式,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大数据和企业诚信体系,监管力争实现全覆盖。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村电商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力争3年内实现全市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全覆盖,主要行政村电商服务点覆盖率达到80%以上,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逐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覆盖面广、服务功能全面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鼓励青年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电商创业。推动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电子商务。力争到2020年,全市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网上销售;发展100个以电子商务为主要营销手段的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全市拥有“三品一标”的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实现电子商务应用全覆盖。
(五)以农业信息化强化互联网产业融合推进机制。一是加强人才和科技支撑。深入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各类互联网农业技术实用人才。二是强化财政支持。各级财政要统筹安排涉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向“互联网+”现代农业生产项目倾斜;创新政府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方式,研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互联网+农业”产业融合领域。三是强化税收扶持。扩展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范围,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全面落实小微企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为全产业链提供融资服务。四是强化工作责任。县级人民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分级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把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互联网+农业”项目集聚。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期望您一如既往地监督、支持我们的工作,如有其它建议和意见,请直接与我们联系。
广元市农业局
2017年8月23日
(联系人: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主任 段中华 联系电话:13508060230 )
抄送:市政协提案法制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