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杨林生委员:
您在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第211号提案)收悉。我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抓好办理落实,现将有关情况函复如下:
一、关于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您在提案中提出,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存在“总量小、主导产业不强”“起步晚、科技创新不足”“发展难、基础条件较差”“压力大、生态资源受限”等四个方面问题,不仅是我市工业经济不大不强的具体体现,也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诚如所言,尽管近年来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量质并升”的良好发展势头,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主体和主力,对经济增长的年度贡献率保持在40%以上,但纵向提升较快、横向差距明显的事实不容回避,增速换挡、后劲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推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二、关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所做的工作
近年来,聚焦产业转型升级这一目标,我们先后出台实施了《广元市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广元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突出大产业带动、大项目支撑、大基地布局、大企业培育,加速构建以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为特征的“5+2”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及“一核、八组团”工业发展格局,为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无中生有”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广元行动方案》,在瞄准“产业高端”持续改造提升食品饮料、电子机械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以新(型)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突破口,加快培育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加大特种铝基复合材料、锂电池材料及电池组件、高分子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培育了泡沫铝、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聚芳醚醚腈等一批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加快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构建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链。创建全省纯电动快充公交示范基地,建成投运3条纯电动快充公交示范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
(二)“多点发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成立了副县级市军民融合发展中心,统筹推进全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强对外合作,与成都、西安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军民融合作为合作重点。加快推进广元机电产业园等园区建设进度,协调推动剑阁军民融合集中发展区规划建设,争取军民融合项目入驻建设。推进“军转民”,引导081电子集团等“三线”军工企业发挥技术、设备优势,在机电、电器、铝基复合材料、环保设备等方面丰富自身产品,拓展民品市场。目前,081天源机械年产高档汽车零配件1500余万件、力源电子年产高速电磁铁50万只,集团民品订单已占总量的50%以上。强化“民参军”,支持元泰达新材料、博锐精工等民企实施军民融合科技专项、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利用人员、成本、营销等优势服务军工企业。强化政策支持,将军转民、民参军和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纳入广元“绿色通道”协调保障范围,对能形成生产规模,具有市场竞争能力优势、产业带动和支撑作用的创新产品给予重点扶持。积极向上申报军民两用无人机卫星通讯罩研究、无人驾驶新能源隧道牵引机车研制等项目,081电子集团公司智能安防雷达产业化建设项目纳入省国防工办智能制造重点支持范围。
(三)“瘦身健体”整合优势产业资源。瞄准产业发展前端,围绕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坚定不移抓好产业集群集约发展,推动优势产业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提升质量和效益。强化产业内部整合,稳步推动081电子集团“一中心、三园区”(成都科研中试基地、塔山湾军民结合产业园、机电和电器产业园、车辆产业园)建设,明确园区主业,对公司技术、资金等资源进行了优化重组、专业整合和业务协同,成立了军品、机电、电器、车辆四个产业组,打造了“动中通”等一批优势产品。引导产业延链整合,围绕“煤—焦—化”全产业链,引导四川能投物产集团战略重组旺苍攀成钢焦化公司,创新管理机制和经营模式,成功实现了自产自销、以物易物为特色的产业链垂直整合和价值链分享,实现了企业复产达产,稳定了年产值40亿元的产业链。
(四)“滚雪球式”培育行业龙头。按照“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分别扶持”原则,着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工程、“专精特新”计划、“小巨人”计划等企业培育计划(工程),每年遴选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强化精准扶持和靶向服务,坚持政策向优势企业倾斜、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着力培育出了以技改扩能促发展的娃哈哈、以延链增值促发展的启明星、以成本集约促发展的海螺水泥、以创新驱动促发展的长虹电子、以技术研发促发展的新中方医药、以集聚融合促发展的零八一电子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各产业板块均已初步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局面。截至2017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474户,其中产值超亿元和超10亿元企业分别达到192户和14户,超40亿元企业2户,海天实业跻身全省大企业大集团百强,广元娃哈哈公司是娃哈哈集团全国72个生产基地中除杭州外最大的基地,广元长虹成为长虹集团在全国的四大多媒体生产制造基地之一,海螺水泥生产成本达到了亚洲全行业最低水平,新中方医药清脑复神液单品年销售额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95%。
(五)“向外借力”增强创新能力。依托“校企合作”“厅市会商”机制,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食品饮料、新(型)材料等产业的100余户企业与国内100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攻关关键性、共性技术及推动成果转化。仅2017年就投入技术创新资金2.6亿元,重点实施了皇泽光电柔性透明电容式触摸屏关键技术研究、海聚环保EA装饰板研发等市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1个,推进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机电控电池”“锰泰龙”系列锂离子电池等一批技术成果,并初步实现产业化。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认定,初步形成以国家级创新平台为引领、省级创新平台为骨干、市级创新平台为基础的三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截至2017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2个。采取“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投资公司”模式,组建了铝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业技术平台。依托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引进企业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项目申报等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入驻,市创新服务中心加快组建,企业科技服务力度加大。
三、关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意见建议,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项目投资。瞄准家居、制鞋、铸造、电子等行业,积极承接成都、深圳等地产业转移,狠抓工业招商和项目落地。优化招商方式,根据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规划引进项目,大力实行以商招商、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变单一招商引资为引资、引智、引技、引才相结合,突出集群承接、沿链引进,努力形成引来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磁场效应”。集中开展项目年“大比武”活动,对项目实施台账管理、全程跟踪,促进项目实质开工、加快竣工、及早投产,切实提高投资有效性,生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调优产业结构。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军民融合产业,进一步夯实特色优势产业基础支撑,提升工业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增强工业发展新动能新动力。着力培育娃哈哈、中粮等“旗舰”企业,提高“广元味道”市场占有率。以现代中药为重点,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和“秦巴药乡”区域品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化工产业,促进中石化广元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四川燃气公司达产达效,协调加快中石油净化厂开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铝产业延链升级,打造全省重要的铝产业发展基地。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深化与成德绵及西安、汉中等地的产业对接,加快“军转民”“民参军”步伐,引导重点企业参与军民融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打造成(都)广(元)西(安)军民融合产业带。
(三)优化产业布局。统筹优化全市产业空间布局,坚持“一县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突出县域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特色园区。强化产业布局规划的刚性约束,构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积极推动现有园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产业集群建设,增强园区产业关联度、提高产出率。在土地保障、资金投入、考核激励等方面,向主导产业聚焦、特色产业倾斜。
(四)推动创新发展。加快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的产业化导向,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探索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推动设立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广元分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元分院,联合组建药食同源技术研究院。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推动“广元造”工业产品向中高端迈进,加快更新“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强化品牌建设,坚持“广注册、精培育”思路,立足地理标志产品等资源优势,着力培育打造一批“广元造”名优商标、品牌。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努力实现“一个品牌、多企受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区域性营销联盟和各类推介会、展销会,加大市场拓展、产品促销力度,提高“广元造”工业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坚持绿色发展。严格执行《广元市工业绿色发展实施意见》《广元市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推进工作方案》,从源头上把好高质量投入关,积极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开展节能节水专项行动,实施锅炉窑炉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等工程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去产能”,有序实施煤炭行业产能削减,引导水泥企业错峰生产。深入推进“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加快实施工业园区(工业聚集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第一批园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在重点行业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效果评价。
(六)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一窗进出、并联审批”“马上办”等制度,让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统筹安排涉企检查,严禁选择性执法,涉及企业(项目)停工停产的,按照有关规定、程序报批同意后实施。兑现落实国家、省和市已出台的系列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加大涉企收费监管,及时查处增加企业负担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大新型工业化发展成果、投资环境、惠企政策、先进典型等宣传力度。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鼓励社会各界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建言献策。
最后,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热忱欢迎您对工业转型升级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与我们一道投身工业强市的宏伟事业,共同书写广元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