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178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机构: 市经济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 2020-11-05 字体: [ ]
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关于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178号提案答复的函

曹旭恒、牛永义、张从远委员:
你们好!感谢你们对全市工业经济及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你们在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促进技术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第178号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抓好办理落实。现答复如下:
专业技术服务业内涵广泛,包括气象、地震、海洋、测绘、技术检测、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工程管理服务、工程勘察设计、规划管理服务等。一直以来,专业技术服务业发展国内速度较为缓慢,没有形成具备绝对优势的龙头企业。
根据单位职能职责,我局负责协调推动生产型服务业发展,重点配合行业部门培育为工业企业生产服务的设计、检测、物流等相关产业。目前,我市生产型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规上技术服务业企业较少,且尚无规模以上生产型服务业企业。近年来,我市通过培育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市场开拓等手段,努力做大做强企业,以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提升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
一、建立市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联系指导基层工作,坚持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县区(乡镇、村)机制。2020年,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工作由我局牵头,明确由30名市领导、16个市级部门负责联系60户重点企业,通过走进生产现场,听取情况汇报,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鼓励企业集中精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项目复工复建。同时,按照市委主要领导要求,我局每2月对市领导联系企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截至8月底,已发布《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工作专报》3期。
二、想方设法搭建平台,助力企业市场开拓
为促进行业公平竞争,国家禁止地方政府出台地方保护性政策,故目前我市未建立“政府采购目录”,对所有政府采购均公开公正,各行业企业均享有同等资格。为促进“广元造”产品销售,按照市政府要求,近年来,我局组织企业在石家庄、昆山、天水、西安等地举行了“广元造”产品推介会,助推广元企业、产品“走出去”。今年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受创、销售不景气、产品订单减少带给企业重重压力,我市先后举办了2020年“广元造”产品供销对接会、“广元造”建材产品产销对接会、“广元造”食品饮料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等专题活动,帮助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争取更多订单,拓宽销售渠道。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十三五”以来,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创新政务服务方式,破除行业门槛,法无禁止即可为,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在政务服务方面,落实“最多跑一次”,持续深化“马上办”工作,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周末预约服务机制,组建投资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中心,推行“一窗受理”综合窗口运行机制,强化涉审中介服务管理,以电子化平台为载体,标准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在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方面,我局会同各部门积极开展“清欠”行动,跟踪督促指导欠款偿还。截至9月底,全市已完成无分歧欠款清偿8959.55万元,清偿进度达到86.33%。
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促进质量品牌建设
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及生产性服务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创新中心。2019年推荐申报省级众创空间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家、市级创新平台12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5家、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10家,推荐瑞峰新材料申报备案四川省瞪羚企业,元泰达、金泰能等一批科技型企业迅速成长。常态化开展科技金融对接、银政企对接活动,通过现场签约、现场路演、产品推介以及“银进企”等形式,2019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签订投融资协议金额达1.14亿元,有力破解科技型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融资难题。围绕“6+2”现代产业体系开展质量品牌培育行动,2019年全市有机加工类产品认证22个。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驰名商标8个、省名牌产品40个、地理标志产品41个,累计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5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0户。
针对我市技术服务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等情况,我局正大力推动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创建工作,通过示范带动,引领行业发展。目前已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推荐2户企业申报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正在进行资料评价。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全市工业发展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期待你们继续关注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0年10月13日


(联系人:程杰;联系电话: 0839-331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