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广元市委:
您委提出的《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建议》(第51号提案)收悉。该提案是市政协重点提案,我局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及时与相关方面沟通座谈,赴昭华区等稻渔综合种养区开展实地调研,并根据市领导批示和《2021年度市政协重点提案办理督办协商工作方案》要求,制订了提案办理方案。现就具体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建议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稻渔产业发展,出台了《广元市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山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工作和重要抓手,要求各县区落实并细化相关扶持政策,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财政补贴对象,整合涉农资金,建立现代水产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小额贷款和农业保险支持力度,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产业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扩大种养规模。各县区近几年也根据各自情况制定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和政策,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整合扶贫资金、涉农资金,引入东西部扶贫合作资金,按种养殖规模给予一定的奖补。苍溪、剑阁对连片发展50亩以上的稻鱼生态综合种养基地进行每亩500元的补助,旺苍县拨付稻渔产业项目专项资金,昭化区利用项目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品牌打造、统一供种,部分给予饲料补贴等。2021年,我市成功争取到位省厅“鱼米之乡”项目资金1000万元,结合剑南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建2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将辐射带动群众发展稻渔综合种养5万亩,“稻渔+园区”模式今后将在稻田资源丰富县区重点推广。通过争取专项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园区建设配套、引进社会资本,鼓励民间投入等途径,多措并举,基本解决了提案所提“有政策,无资金”问题。
二、关于“科学规划,宜渔则渔”的建议
我市2015年开始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发展之初,就根据我市稻田资源情况进行了科学规划,以昭化、苍溪、剑阁、旺苍为主要覆盖区域,选择水源条件、交通条件、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行连片规划、整体打造,优先改造发展低洼田、撂荒田、易涝田、冬闲田,因地制宜、因田施策,循序推进。2019年编制了《广元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对稻渔综合种养进行了空间布局。收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建议》(第51号提案)后,我局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根据国家、省、市有关产业政策和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修改完善了《广元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广元市渔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再次对稻渔产业布局和全产业链打造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苍溪、剑阁、昭化为主,旺苍、利州为辅的总体布局,十四五末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争取达到15万亩,规划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2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5个,昭化区围绕王家镇、磨滩镇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一个3万亩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园区,条件成熟时在苍溪、剑阁各建设一个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园区。每个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园区至少有1家稻渔米加工企业、稻渔相关农家乐、渔家乐10家以上,并配套相应规模的水产苗种基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苍溪、剑阁、昭化创建 “渔米之乡”2-3个。争取“十四五”末渔业及其相关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亿元,有效解决提案中“有基础,缺规模”的问题。
三、关于“科技驱动,强化服务”的建议
2018年,我市发布了《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市级地方标准,今年2月,《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作为省级地方标准正式发布,3月1日起实施,为我市及全省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提供了技术规范和标准。我市广泛开展水产科技下乡和技术培训,2015年以来,各级农、渔主管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每年深入农户、养殖户、基地园区进行现场指导2000次以上;在全市养殖户较集中地区、贫困地区和稻渔综合种养规划区开展集中技术培训100场以上,培训人员5000人次以上;发放资料20000份以上;通过微信、QQ推送稻渔相关宣传和技术信息1000条以上,同时在广元农业信息网及相关媒体每月发布病害防治信息和水产市场动态,为广大种养殖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021年,接到提案后,在原扶贫专家服务团队的基础上,组建了广元市水产专家服务团,指导全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开展技术攻关,提供技术指导、产业辅导、市场拓展及品牌打造等综合服务。要求相关县区加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做到稻渔综合种养主要产区乡镇必须培养一个技术负责人,稻渔产业从业者家庭或组织必须有一个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明白人。5月,组织稻渔产业相关乡镇负责人、稻渔企业负责人、部分稻渔产业从业者开展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和现场观摩会,参训人员近200人。同时,我局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内江师范学院水产学院、四川省水产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围绕稻鱼品种选择改良、种养模式优化、种养技术更新等开展联合攻关,进一步为我市稻渔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技术支撑,解决了提案中“有标准,缺人才”“有产业,缺服务”的问题。
四、关于“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组织化、专业化、融合化水平”的建议
我市采取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等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统一供应、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品牌打造,培育覆盖“产、供、加、销、用”五位一体的经营联合体。截止2021年6月,全市稻渔相关产业龙头企业5家(其中种、养、加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87家、家庭农场59家、标准化示范种养基地30个。围绕稻渔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餐饮、民宿、观光、土特产品采购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多次举办“农民丰收节”“稻田抓鱼大赛”“捉鳖大赛”“钓鱼节”等渔事节庆和体验活动,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今后将进一步按照提案建议,提升稻鱼、稻渔米加工能力,发展“稻渔+文化、休闲观光、电子商务”等游、购、娱、体验于一体的稻渔新业态,打造各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关于“着力品牌打造,推进产业提质增效”的建议
我市已培育区域知名稻渔米品牌3个(王家贡米、女皇贡米、东宝贡米)、稻鱼品牌1个(苍溪鳖)。昭化稻渔米荣获“2018年度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评比金奖”“2018年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粮油地标品牌”“2019年全国300个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度优质富硒农产品”“中国富硒好米”,剑阁县“东宝贡米”“金元宝”获有机产品认证,“苍溪鳖”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证明商标三大认证。下一步,我市将根据提案建议,加大对生态稻、有机稻、生态鱼、有机鱼品牌的打造宣传和推介力度,继续做大做强“王家贡米”“女皇贡米”“东宝贡米”“苍溪鳖”等知名品牌,在稻渔产业较发达的苍溪县、剑阁县、昭化区实施“一县一品”区域品牌战略,集中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2-3个全国知名品牌,实现优质优价。
衷心感谢您对全市“三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期望您一如既往地监督、支持我们的工作,如有其他建议和意见,欢迎直接与我们联系。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