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对市政协七届六次会议第76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1-08-02 字体: [ ]

民革广元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第76号提案)收悉,所提建议十分符合我市实际,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现将我市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在“建立促进我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科研开发体系 ”方面

(一)持续深化市校(院)合作。积极推进与高校(院、所)在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换等方面的合作,目前,市县两级与38个涉农领域的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其中,与北京大学农学院、四川大学等9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全面合作关系,与中国农科院等14所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实施合作重点项目100余项,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有效带动了我市农业科技创新。

(二)持续完善七大产业研究院(所)。优化完善市农科院、市林科院、市猕猴桃研究院功能,建设市农科院省级院士工作站。建立茶叶、核桃、蔬菜、土鸡等研究所,实现每个优势特色产业有一个科技创新团队、一个研究机构市农科院代海林、刘和平分别入选全省水果玉米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每个园区至少有2-3名市级及以上学科技术带头人或拔尖人才作智力支撑。

(三)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聚焦灰鸡选育、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等技术瓶颈,联合国家、省科研机构,组建科技攻关团队,集成一批适合我市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红心猕猴桃早结优质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应用农业部推广成果“二等奖”,《秦巴山区优质天麻标准化种植技术与加工应用》《广元灰鸡选育》先后荣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成功选育出优质地方鸡品种“广元灰鸡”,实现了我市国家优质畜禽品种零突破。

二、在“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一)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组织县乡农技推广机构找准职能定位,围绕关键适用技术试验示范、动植物疫病监测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履行好公益性服务职责。推动基层推广机构改善条件、完善手段、提升能力,保证综合设置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机构有专门岗位和专门人员履职尽责。支持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及推广机构加强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的指导管理和统筹安排,探索农技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工作机制。发挥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对经营性农技服务活动的有效引导和必要管理作用。

(二)优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全市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742家,遴选推介一批技术水平高、服务效果好的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搭建社会化科技服务平台,构建“产学研推用”利益联结机制。各县区在农业乡土专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中,招募特聘农技员25名,到“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园、户办小庭院开展服务,配合做好各地主导产业技术骨干培养。苍溪县聘有10名果技员和22名猕猴桃技术员,大力发展红心猕猴桃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

(三)发挥科技特派员队伍作用。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和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引导科技人员自愿到基层单位、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或协调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问题。

三、在“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体系”方面

(一)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平台。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聚焦现代农业“7+3”特色产业和“一区两带七集群”空间布局,建设328个特色产业镇村。在重点产业基地,建设相对固定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组织开展先进适用技术试验示范。以各类基地为平台示范推广重大引领性技术和农业主推技术,开展农技人员现场实训,组织示范主体观摩学习,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加快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二)开展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发挥省市创新团队专家作用,积极推进“科技下乡万里行”“蜀道英才农业大师进农村”等活动,在苍溪县、剑阁县、昭化区实施生猪、特色水果产业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总结形成猕猴桃溃疡病、十字花科根肿病、非洲猪瘟、牛羊布病综合防控措施并推广应用建设一批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控技术实验示范基地、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整市推进牛羊布鲁式病净化

(三)发挥线上推广平台作用。充分利用“中国农技推广”“云上智农”“四川科技扶贫在线”等平台,在线开展业务培训、问题解答、咨询指导、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农技服务。建立健全专家服务、技术供给、产业信息、供销对接运行机制,构建“市、县、村、户”四级运行体系 ,打通科技进村入户通道。

四、在“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体系建设 ”方面

(一)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在已评选50名“农业大师”的基础上,计划近三年在全市范围内继续评选100名,并在西南大学等地举办研修班采取“理论培训+现场教学+研讨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进行,进一步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提升领军人才能力

(二)培养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培训年轻骨干农技人员。每年对全1/3以上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并参加5天以上脱产业务培训,实行省级调训、市级集中培训,通过脱产培训、脱产进修、在职研修等方式全面提升业务能力。深化农技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突出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向服务基层一线人才倾斜,探索实行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差异化分类考核。

(三)培育高素质农民。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建立分层分类、训育结合、全产业链工作机制,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突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作用,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培养种养加能手,培育农村创新创业者,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共广元市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强化农业科技投入,建强农业科研、推广、示范主体,培育农业科技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7+3”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人才支撑。

感谢您对我市“三农”工作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期望您一如既往地监督、支持我们的工作,如有其它建议和意见,欢迎直接与我们联系。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