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实扶贫车间。利用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资金建设来料加工就业车间10个(其中建在易地搬迁安置点4个),现吸纳无法外出就业人员122人(脱贫人口78人,其中易地搬迁45人),主要从事纽扣、鞋盒、假发等来料手工加工,促进增收12.27万元。
(2)做好保障兜底。通过“一查二看三座谈”拉网式排查,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台账》,落实“1+8”社会保障网络(低保兜底+特困供养、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孤儿补贴、高龄补贴、贫困助学、临时救助、流浪乞讨救助),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困难户兜底保障,因户施策、因人施救,实现易地搬迁扶贫户“应保尽保,应兜尽兜”。截至7月末,全县14732户42690人易地搬迁扶贫户中纳入低保对象3121户8079人,其余未纳入对象户均通过其他行业部门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解决其稳定脱贫问题。
(3)做深基层治理。通过法治建平安村庄,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在较大集中安置小区实施“雪亮工程”,开辟贫困户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向脱贫村选派163名法治副主任。通过德治建文明村庄,建立村级文明公约,实施道德积分考评机制,大力开展各类评选挂牌活动,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通过自治建和谐村庄,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倡导共建共治,建立安置小区规章制度,建立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大事小事民主决策、互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