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项目储备实施。结合国省政策投向和支持范围,围绕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领域,选择8个技术门槛低、务工技能要求不高项目,建立以工代赈项目储备库。对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采取“全过程+不定期现场跟踪”方式进行监管,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
(2)强化用工吸纳带动。依托镇村劳务专合社,全面摸排项目区劳动力数量、就近务工意愿等,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因灾因疫受影响等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采取“培训+上岗”方式,协调县就业中心、县职中专业教师开展混凝土搅拌、渠系支模等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吸纳400余名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开展培训8期500余人次。
(3)强化效益扩大提升。按照“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的劳务报酬发放比例须达到政府投资额10%以上”要求,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全面签订用工协议,确保劳务报酬及时足额兑付,为参建群众购买不记名工地团体意外险。项目完工后,预计发放劳务报酬300余万元,占中省以工代赈资金的20%,带动人均增收75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