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摸清文化家底。把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建设作为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深入村镇一线、遍访文化能人、掌握原始材料,充实民间艺术信息库,调查整理传统音乐、传统技艺等八类非遗资源确保有效永续传承。目前,开展全面系统的非遗普查工作3次,全区共申报非遗保护项目28个。⑵助推乡村振兴。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文促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通过发挥非遗项目带动作用开展各类培训,推动传承人变从业者,依托民间传统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化资源,将文化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引导发展具有地域特色文化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目前,开发出麻柳刺绣等非遗产品23种。⑶探索传播路径。采取录制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线上文化展演,线下组织川北山歌、李家锣鼓等非遗文化传承人多次在明月峡景区、水磨沟景区等地方开展非遗文化项目演出活动,通过文化演出有效提升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提升乡村精神文明。目前,发布宣传视频3个,组织开展演出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