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挖资源优势。结合“2+3”现代特色产业,积极开展古茶树、食用菌、道地药材等野生种质资源的调查、采集,着力多鳞白甲鱼、裂腹鱼等名优品种驯繁、利用工作,持续提升全县特色产业种苗自给率。目前,多鳞白甲鱼等2个优势特色种人工繁殖取得成功,建成中蜂核心保种群4个400余群。
二、强化院地合作。围绕食用菌、肉牛羊、中蜂等7个品种选育、开发,积极推动县内大中型养殖经营主体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进行深度合作,并全程提供技术保障。截至目前,多方合作选育、引进食用菌,肉牛新品种13个,多鳞白甲鱼亲本更新项目正在开展中。
三、加快基地建设。整合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建立种质资源圃、特色优质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园、良种繁育场等,持续提升良种资源保护利用水平。目前,已建成省级中蜂遗传资源保护区1个,多鳞白甲鱼保护场、茶树选育基地、山桐子种质资源圃等10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