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优化服务站点。结合辖区内村(社区)人口数量、聚居分布等合理建设139个“村能办”“家门办”便民服务场地,配备电脑、高拍仪等办公设备设施,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规范上墙展示各类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图,构建形成“12+13+139”镇村便民服务体系。⑵规范事项管理。聚焦群众办事需求,编制《“村能办”操作手册》,明确办理流程、申请材料等,积极探索将涉及群众的高频事项、基层治理事项延伸到村(社区)办理。梳理发布各乡镇入驻事项260项、“村能办”便民服务事项118项、“家门办”便民服务事项30项。⑶创新服务模式。精准收集管理群众档案资料,实行“一企一档”“一户一档”“一人一档”,避免办事多跑路、来回跑。积极推行帮办代办、上门服务等定制化服务,梳理帮办代办事项清单50余项,今年以来,已提供帮办代办500余次、上门办理100余次,群众满意度100%。